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資源與育種團隊揭示了花芽休眠過程中細胞類型和表達水平的時空轉換機制,為木本植物休眠機理研究和桃低需冷量育種提供了重要理論參考。相關成果發表于《園藝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
桃不同時期花芽。中國農科院鄭果所供圖
休眠是植物抵御低溫脅迫的適應性進化。該研究以短休眠期種質‘帚形山桃’為研究材料,開展了不同休眠階段花芽的空間轉錄組進行測序分析,結果顯示該數據集可用于定義在休眠花芽樣本中任何感興趣的基因的轉錄表達水平,為不同環境條件下花芽發育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該研究發現,不同的細胞類型與特定的調控程序有關,包括信號轉導、環境和脅迫響應以及花發育。該研究鑒定出一系列有關花芽在不同休眠階段的關鍵基因,為薔薇科果樹的細胞類型鑒定、功能和分化開辟了新的途徑,也為多年生落葉果樹的活動—休眠轉換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桃花。中國農科院鄭果所供圖
桃資源與育種團隊博士生趙亞林、副研究員李勇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王力榮為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農科院青年創新專項、河南省優秀青年基金、云南重大公益專項等項目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hr/uhaf029/800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