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朱玉賢院士、中國工程院陳學庚院士等專家組成的測產專家組,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老龍河基地種植的“中棉113”進行了田間測產,百畝示范田平均籽棉畝產達到750.3公斤,千畝示范田平均籽棉畝產達到637.7公斤。
朱玉賢說,“中棉113”早熟性突出,吐絮暢、吐絮集中,這一表現契合了北疆棉區對高產、優質棉花品種的迫切需求;陳學庚了解了中棉113的生育特性,以及該品種在南疆地區“兩年三熟一休耕”種植模式的試驗示范情況,肯定了中棉113配合實施國家糧食戰略,推動麥棉套作的南疆種植制度創新。
據“中棉113”主要育種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簡稱中棉所)副所長馬雄風研究員介紹,“中棉113”于2019年通過甘肅省審定,2020年成功引種至新疆進行示范種植。該品種具有早熟、優質、抗逆性強等特點,有效打破了傳統棉花生產中產量與纖維品質之間的負相關,實現了雙增長,纖維長度31.3毫米、斷裂比強度33.6cN/tex(厘牛頓/特克斯)、馬克隆值4.4、衣分45%—48%,綜合品質優異,已成為確保新疆北疆地區高品質棉花穩定供應的優良品種。
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的關鍵引擎。中棉所黨委書記、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副書記高雷表示,中棉所作為國家級科研機構,要擔當起國家隊的責任與使命。科研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切實了解生產需求,以問題為導向,推動農業技術落地見效,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此次活動為昌吉國家農高區實施智慧棉田“百千萬工程”創建打造了模式樣板工程,也為建設農業強國注入科技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