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農業部出臺了《關于加快蜜蜂授粉技術推廣促進養蜂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蜜蜂授粉技術規程(試行)》,明確提出了“養蜂業堅持發展養蜂生產和推進農作物授粉并舉,加快推動蜜蜂授粉產業發展”。同年春,在北京召開的“蜜蜂為西瓜授粉現場觀摩會”既是對農業部文件精神的具體落實,也揭開了由國家主導的推動蜜蜂授粉產業發展的序幕。最近,在四川什邡召開的“蜜蜂為油菜授粉觀摩會”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蜜蜂授粉業推向農業生產的主戰場已經正式開始。
近日,記者就蜜蜂授粉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問題專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王勇。
記者: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養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產蜜,而您提出養蜂業的主要使命在于為農業生產做貢獻,在于為農作物授粉,這些觀點與傳統認識完全不同,您的依據是什么?
王勇:養蜂業發展的重要使命在于為農作物授粉,這是由養蜂業生存價值所決定的。它立足生態、服務“三農”、造福人類,在關鍵環節開辟了“空中農業”,將農業生態要素有機連接,成為環境友好型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靠飼養蜜蜂為植物傳授花粉,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將產生極為顯著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據統計,美國利用蜜蜂授粉獲得的產值效益占到農業生產總產值的5.4%。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美兩國政府在剛剛過去的十年中同時關注“蜜蜂授粉”問題。美國因“蜜蜂突然消失”造成農業減產的問題,兩次召開國會聽證會,撥款研究解決辦法;我國因“生態農業問題”,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分別在《蜜蜂授粉作為一項農業增產措施亟待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的建議上批示: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作用對農業的生態、增產效果似應刮目相看;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蜂資源豐富,應采取有力舉措,充分發揮蜂業的作用。中美兩國對蜜蜂授粉同時做出的反響不是偶然的巧合,是人類共同對自然生態發展規律認識掌握運用的見證。
記者:正如您所說,我國很早就認識到了蜜蜂授粉的重要性,但在養蜂業發展過程中蜂業生產趨于農業生產的邊緣。您認為當前養蜂業面臨哪些問題?養蜂業有哪些發展機遇?
王勇:國際上把蜜蜂授粉作為現代農業養蜂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但是多年來,我國養蜂業片面注重蜂產品,采用“追花奪蜜”的生產方式。同時,重產品、輕授粉;重銷售、輕飼養等做法,使行業作用無法正常發揮,久而久之滑向農業生產邊緣,由此產生的消極影響長年困擾著我國,劣質蜂產品屢遭曝光。應該看到,蜂產品質量問題的背后是生產問題,生產問題的背后是重視問題,重視問題的背后是定位問題,養蜂業的定位在哪里,現在應該有結論了,蜜蜂授粉與農業生態、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利益相關,效益顯著,是環境友好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現在采取重視與扶持政策,對行業發展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行業的發展將得到極大的保證。
當前,我國養蜂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農業部制定的《全國養蜂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為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吨腥A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四十七條“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宣傳和推廣蜜蜂授粉農藝措施”的明確規定,在充分肯定蜜蜂授粉工作的同時,為蜜蜂授粉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法律依據。眼下,全國的生態建設為養蜂業的發展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我國養蜂業將在為農業生產做貢獻的同時,進入花多、蜂多、蜜多、產量必然就好的良性循環階段。我們應珍惜機遇,狠抓養蜂業的薄弱環節,推動蜜蜂授粉,增加蜂群數量,爭取在農業生產中發揮好作用,從根本上改善養蜂業的形象。
記者:當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已成社會變革的必修課,要還原蜜蜂授粉這一養蜂業的本質,使其在現代農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也勢必需要我們盡快轉變養蜂業現有的觀念和方式,在這一點上,政府和科研機構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王勇:首先,我們要從源頭上弄清蜜蜂授粉可以增產的機理,從感情上接受這一事實。農業經濟學者劉鳳彥說:蜜蜂授粉應列為“生產資料”范疇,而決不僅僅是“生活資料”,它和化肥、農藥、生長素一樣重要,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比它們還重要。
其次,我們必須采取有力舉措夯實蜜蜂授粉的基礎,讓農民盡快看到實惠。要改變過去單純培訓蜂農的習慣做法,有目標、有計劃地在糧農、菜農、果農、林農、草農中以及大宗農作物主產區、小流域治理保護區等廣大地區普及養蜂技術。通過蜜蜂授粉向糧、菜、果、林、草的增產中要經濟效益、增生態效益;要改變長距離流動放蜂、追花奪蜜的飼養方式,大力提倡農業部一貫倡導的“定地結合小轉地飼養”的方式,從國情實際出發,適度規模飼養,保證蜂群強勢。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立足生態增產,加強科學謀劃,在一切有蜜、粉源的地方大力扶持養蜂業。
第三,科研機構要重點研究蜜蜂授粉生態效應評價、授粉增產機理探究、蜜蜂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的關聯、蜜蜂生物指示及預警作用的運用、設施農業授粉昆蟲繁育技術的研究等,要大量引進高科技人才,運用現代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等高新技術完成上述研究任務。
記者:我們都知道,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對蜜蜂授粉做了很多的研究,您能否結合之前的研究情況,談一下未來發展蜜蜂授粉產業的構想?
王勇:大量科學實驗證明,蜜蜂通過異花授粉的“蟲媒”形態,實現果實受精發育生長,利用“雜交”優勢原理提高果實產量,改善果實質量,增強種子的生命力和抗逆性,起到增產和優化品質的作用,由此產生出良好的經濟、生態效應。
當前,現代農業高度集約化管理,大面積平整土地,大量使用殺蟲劑、除莠劑和其他農藥化肥,造成野生授粉昆蟲數量銳減,蟲媒授粉環節普遍缺失。因此,采用可以控制、便于管理的蜜蜂為農作物授粉,既可填補蟲媒授粉的不足,又可完成生態鏈,修補殘缺的生態環境,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專家估算,如果我國農業能普遍推廣蜜蜂授粉這項技術,其增加的產量相當于擴種了5%~10%的耕地。(本報記者 吳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