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團隊在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系統闡明了目前在全球肆虐的H5N1禽流感病毒的起源、進化和時空傳播,并對我國監測到的H5N1病毒進行了系統的生物學研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新發病原體與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該研究發現,目前流行的H5N1病毒于2020年10月在荷蘭產生,是由H5N8禽流感病毒與H1N1及H3N8等亞型禽流感病毒重配而來。2020年10月-2021年8月,該新型H5N1病毒在西歐、北歐和東歐多國的家禽和野鳥中流行,并傳播至多個非洲國家。2021年9月開始,在歐洲引起禽流感大暴發,并傳播到亞洲和北美洲的多個國家。2020年1月以來,H5N8和H5N1病毒已導致全球超過2億羽家禽死亡或者被撲殺。因廣泛使用了禽流感疫苗免疫,這些新型H5病毒并未對我國家禽造成實質危害。
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全國范圍內采集了26767份野鳥和家禽樣品,從中分離到13株H5N1病毒。為了探究這些新傳入我國的H5N1病毒的來源,研究人員對全球233株H5N1亞型代表毒株進行系統的遺傳演化和時空傳播分析,發現目前全球流行的H5N1病毒自2020年10月首次在荷蘭出現以來,在自然界中與多種野鳥源禽流感病毒進行了復雜的基因片段重配,形成了16種不同的基因型(G1-G16)。我國監測到4種基因型,分別為G1、G7、G9和G10,其中G1和G10分別于2021年11月和2022年1月由歐洲傳入我國,G7在2021年11月由韓國或日本傳入我國,G9來源不清。
抗原性分析表明,我國目前使用的H5-Re14疫苗毒株與其抗原性匹配良好,證明H5和H7三價禽流感滅活疫苗可有效阻斷此類H5N1病毒入侵免疫家禽。
鑒于此類H5N1病毒在全球野鳥中廣泛分布,陳化蘭院士團隊在文章中呼吁高風險國家對家禽進行H5亞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有效阻斷病毒由野鳥傳播進入家禽,從而有效降低其對人類健康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