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農產品]國產茶葉達標率不算低
今年新茶上市前夕,一則“中國 98%的茶都有農藥殘留”的消息,在 網絡媒體廣為流傳。不僅令消費者心 驚,也把整個茶產業再次推上輿論的 風口浪尖。上網搜搜,其實這類“新 聞”,近四五年來從未間斷過。例如 前些日子,有消息稱,吳裕泰、張一元、 中茶、天福茗茶等品牌店銷售的國產 茶葉,全被檢出有農藥殘留。另據國 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的報告, 全球銷量最大的茶葉品牌“立頓”在 中國銷售的紅茶、綠茶、茉莉花茶和 鐵觀音袋泡茶,也均含農藥。這類傳 聞讓人們不能不心生疑慮:我們當今 喝的茶還安全嗎?
中國是茶的故鄉,千百年來,國 人不僅種茶、飲茶,而且向全世界傳 播著茶文化。而這一切美好的景象, 似乎就要被“喝茶就是喝毒”的斷言 所顛覆。
“茶葉農殘問題是個偽名題!” 就在上述流言真假莫辨之時,中國茶 界唯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 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忍不 住再次站出來大聲直言。陳院士能夠 說出這句硬話,又有哪些科學依據? 這正是記者專訪中最想知曉的。
現在一說茶葉有農藥殘留,就認為茶葉有毒,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陳宗懋院士
農殘與農殘超標是兩個概念
今年已屆耄耋之年的陳宗懋院 士,大學學的是植物保護專業,從20 世紀60年代起,即在中國茶葉研究所 專門從事茶葉農殘科研,是國內這個 領域的開拓者。半個多世紀以來,他 提出過多種農藥在茶樹上的降解規律, 也就是當茶樹噴灑了農藥,能夠像預 報天氣一樣,準確預測在哪一天采摘 茶葉,農藥就對人體沒有危害了。他 還主持制定了一大批農藥在茶樹上的 安全使用標準,其中有18項作為國家標準頒布實施,5項作為農業部標準 投入應用,對于降低我國茶葉農藥殘 留、推動茶葉出口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在一說茶葉有農藥殘留,就 認為茶葉有毒,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陳宗懋院士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首先指 出,現在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農產 品種植(包括茶葉),完全不用農藥 等化學品的,僅僅只占3%~5%。因 為病蟲害對于農作物的破壞性很大, 噴灑農藥還是必要的。據世界權威機 構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化學農藥 仍是不可替代的,當然需要減少用量,選用合適的農藥品種。雖然茶葉上的 大部分化學農藥會隨時間推移逐步降 解,但還是避免不了有殘留。不光茶 葉免不了有農殘,其他農產品也大都 如此。
盡管絕大部分茶葉都可檢出農藥 殘留,但并不等于這些茶葉都會危及 人們健康。“因為農藥殘留與農藥殘 留超標是兩個概念,只要不超過限定 標準,對人的身體是沒有明顯危害的。 當然,高于限定標準的殘留,也就是 所謂的‘農殘超標’,對人體是有害的。 根據目前的檢測,我國只有2%~3% 左右的茶葉農殘超標。這少數不達標 的茶葉才是我們需要加以防范的。” 陳宗懋強調說。
查查農業部的相關檢測結果,與 陳宗懋院士的上述結論可以相互印證。 近些年,農業部每年要對全國茶葉樣 品進行抽查,檢測范圍既涵蓋福建、 安徽、江蘇、浙江、四川、云南、廣 西等15個產茶省(自治區)的茶葉生 產、批發、零售等環節,也包括北京、 上海、天津、寧波、大連等城市銷售 的春茶及夏秋茶,結果表明,從2014 年到2016年,全國茶葉合格率分別為 94.8%、97.6%、99.4%。此外,各省 份還組織茶葉質量安全監測。例如浙 江省農業部門2016 年進行了1700 多 個批次的例行安全監測,結果為當地 產的茶葉基本都能達標。
國產茶葉達標率雖不算低,卻仍 然不能完全消除人們的下述疑問:我 們國家的“最高殘留限量”標準會不 會低于國外(例如歐盟)的標準?換句 話說,我們國家的達標茶葉,是否仍有 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呢?
陳宗懋就此解釋道: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農藥殘留標準,也稱最高殘留 限量,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個專 家組制定出來的,該專家組的成員都 是沒有商業利害關系的世界著名學者。 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也會界定出 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的化學物的“每 日允許攝入量”。農藥的“最高殘留 限量”便是根據“每日允許攝入量” 計算設定的。這里需要明確的是,并 不是所有農作物的“最高殘留限量” 都是一樣的,這就需要參考人們每天 的攝入量去界定限量。例如茶葉就是 按照人們每天最多消費13克的數量制 定出來的。
陳宗懋指出,各國的最高殘留 限量標準的確各不相同。聯合國有一 個國際性組織叫“國際食品法典農藥 殘留委員會”(CCPR),在該委員 會會議上,各國共同討論制定每個農 作物的農殘上限標準,然后各國在這 個標準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實際 情況設立自己的標準。各國為自己設 立的標準,都是經過多方面考量后得 出來的。現在的趨勢是:農產品進口 國的標準會相對嚴一些,以此保障本 國公民攝取更少的農藥,同時能夠控 制商品的大量進入。而對于農產品出 口國而言,標準可能會定得相對松一 些,因為要保證自己的商品順利出 口。就茶葉而言,歐盟由于是純進口 國,因此對茶葉農殘標準定得很嚴, 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自1999 年以 來,歐盟先后7次大幅度地調整農殘 標準,檢測農藥的品種從原先7種, 第一次調整就變成63 種,2004 年增 加到173種,目前已增加到1138種, 而且殘留標準也大大地下降,有的標 準幾乎達到了目前儀器設備的檢測極限,總體上嚴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CAC)標準。聯合國制定的殘留標 準,是以風險評估為準則,對毒性大、 接觸量大的嚴控,相反則定得寬松一 些。而歐盟的標準大部分是默認標準, 也就是根據化合物的毒性大小先定一 個標準,一般為0.05mg/kg和0.01mg/ kg,這幾乎是儀器可驗出的最小農藥 成分量,這其實是不合理、不科學的。 不過一旦有了充分的實驗數據,它是 可以進行修正的。應當指出的是,歐 盟對于按自己技術生產出的農藥,有 時會定出非常寬的標準,這自然有商 業利益在起作用。
中國的茶葉農殘標準是怎樣制定 出來的,是不是所有的標準都比歐盟 及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要寬一 些呢?陳宗懋院士對此給予了否定的 回答。據他介紹,與歐盟默認標準不同, 中國茶葉農殘標準,是須在積累2年 及4地的實驗數據基礎上,進行風險 評估確定的。我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 產茶國,所有的農殘標準都是進行田 間試驗確定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涉及21項茶葉農藥殘留標準,而我國 即將于今年6月18日正式施行的茶葉 農殘標準達到了48項。例如三氯殺螨 醇的殘留量,我國限定為0.1mg/kg, 只有國際食品法典標準的1/500。
此外,在茶葉生產環節,我國對 于農藥生產及噴灑的管理也越來越嚴。 陳宗懋說,目前我國每種農藥在正式 上市之前,都得經過至少3年的時間 才能投產。其中,須做2年試驗,再 經過1年審定。要弄清楚這種農藥在 不同氣候、不同地域,使用多少劑量、 用多少次,噴灑后經過多少時間衰減 期之后,才能安全采摘。這個過程要全程登記,經考察合格之后再批準正 式使用,以此保證茶葉的安全性。
據有關檢測統計,我國目前農產 品中農藥超標的比例在2%~4%,這 與大力推廣應用低毒、高效、低殘留 的農藥以及食品中農藥殘留最大限量 標準( MRL)的判定有關。據記者了解, 多年來,陳宗懋一直積極推動茶葉生 產全面停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農業部 采納了他的建議并向全國推行,終于 促使全國茶葉的安全性生產逐步得到 落實。
茶葉農殘與茶湯中的農殘含量 不是一回事
陳宗懋院士指出,過去很長時間 里,國內外有關機構檢測茶葉農殘, 一般是把茶葉研磨成粉,去測定茶葉的固化物是否存在農殘及超標。可是, 中國人飲茶,喝的是茶湯,而不“吃” 茶。實際上,茶葉上的農殘水平,和 茶湯中的農殘含量不是一回事。不同 農藥在茶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樣,關鍵 的問題是,究竟有多少農藥會在泡茶 時釋出。
陳宗懋指出,目前在我國農產 品上使用的農藥,大致可以分為脂溶 性農藥和水溶性農藥兩類。脂溶性農 藥在泡茶時進入茶湯中的農藥量只有 1%~2%,因此即使茶葉中有農殘超 標,真正隨茶湯喝進肚子的也微乎其 微。選用脂溶性農藥能夠大大降低人 們通過飲茶所攝入的農藥。但水溶性 農藥在泡茶時通過茶葉進入茶湯中的 量就要高得多,如水溶性很高的農藥 (如吡蟲啉、啶蟲脒),在茶葉中就可能會有70% ?90% 的量轉入茶湯 中,因此,現在茶產業正在進行停用 這兩種農藥的科普宣傳。目前在我國 茶葉生產中推廣使用的農藥,多是水 溶解度極低的農藥品種。
“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 每年都會在中國召開關于農藥殘留檢 測方面的會議,我曾在會上提議:過 去茶葉農殘是在干茶上進行殘留標準 的制定,但飲茶時只喝茶湯,而不‘吃’ 茶葉的,因此標準的制定應以茶湯中 的含量來確定攝入量和標準的制定。 這個提議在2016年的CCPR會議上得 到了通過。這對我國的茶葉出口將會 產生重大的影響。”陳宗懋院士介紹說。 多年來,陳宗懋院士及他的同事 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給各種用在茶 樹上的農藥確定“安全間隔期”,也就是弄清農藥在噴灑之后需要降解的 時間。有的需要定5天,有的定7天, 也有的會定14 天。“如果茶葉種植 和加工全部按照規范操作,最后產出 的茶葉一定是低于限定標準的。而只 要有一個環節不規范,就有可能造成 殘留超標。”陳宗懋說。
自1999年起,陳宗懋領導的“中 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農產品質量 安全研究中心”,被歐盟認定為我國 唯一有資格對出口歐盟茶葉進行農藥 殘留檢測的實驗室。近幾年,該中心 每年承擔8000 ~ 10000 份出口茶樣 的分析任務,其中絕大部分符合出口 質量要求。
安全喝茶有妙法
雖然我國茶葉的安全性正在不斷提高,但是濫施農藥等現象還難以杜 絕,生產過程的不規范操作也不易杜 絕,這些都有可能造成農殘超標,給 人們健康帶來不利影響。陳宗懋院士 因此建議一方面要大力推進茶葉生產 加工的全程清潔化,另一方面應向消 費者大力推廣安全喝茶科普知識。
“我們經常飲用的春茶,因為生 長期溫度低,無病蟲害,一般不用藥; 5月底到9月份的夏秋茶才會施藥, 這也正是春茶價格往往較高的主要原 因。”除了推薦多喝春茶,陳宗懋還 倡導可以多喝高海拔茶區的產品。因 為這些地方氣溫相對較低,病蟲害產 生概率比平原地區要少,像海拔800 米到1000米地區所產出的茶葉,用藥 比較少,殘留也較低。
年過八旬的陳宗懋院士,近年主編了160 萬字的《中國茶經》和《中 國茶葉大辭典》,經常活躍在茶葉科 研、茶葉生產的第一線。他曾在科普 報告會上指出,飲茶有利于身體健康, 但是不正確的飲茶也會產生負面效應。 一是不要喝過濃的茶,另外臨睡之前 不要喝太濃的茶,吃飯的時候不要喝 茶,不提倡喝隔夜茶。夏天喝一些性 涼的茶,像綠茶、白茶。冬天喝暖胃 的茶,像紅茶、烏龍茶,春天可以喝 花茶。
另外,體虛的人,最好喝紅茶, 可以加奶。他還建議年輕人喝綠茶, 婦女喝花茶,肥胖者喝黑茶、烏龍茶、 沱茶,腦力勞動者喝綠茶。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