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三亞崖州灣知識產權特區首單植物新品種權交易成功,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以2200萬元價格將其培育的梨新品種“丹霞紅”許可開發權轉讓給海南奔象梨業有限公司,有效促進了植物新品種成果轉化。
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局長趙玉林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始終把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作為院所發展的兩大基石,不斷加強科企融合、科產融合,推進研學產向產學研轉變,全院成果轉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累計獲得有效發明專利2964件,取得植物新品種權338個、新獸藥、新農藥46項,推廣新品種300余個、新產品700余個、新技術200余項,推廣面積達4億余畝。其中,高產優質兼備的水稻新品種“華浙優261”、優質強筋小麥品種“中麥578”、高產高油多抗油菜品種“中油雜19”等新品種,玉米密植高產機械化技術、草地貪夜蛾預警與防控技術、生豬復養技術指南等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為國家“保糧”“穩豬”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注冊成立三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貿易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的政策優勢,積極推動理論、技術與品種在海南就地轉化,致力于打造全球種業成果轉化中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梨新品種“丹霞紅”品種權成功交易,成果轉化實現了零的突破。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李秀根稱,“丹霞紅”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于上世紀70年代實施“紅皮梨育種計劃”以來,歷經20年培育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該品種是以“中梨1號”為母本,“紅香酥”為父本雜交培育的中熟紅皮梨新品種。果實近圓形,平均單果重260g,果面50%著紅色,肉質細脆,汁多味美,石細胞少,果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左右。8月中下旬成熟,較耐貯藏。
“丹霞紅”勢中庸,成花容易,早果豐產;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容易管理,適宜在華北、黃河故道及西北廣大梨區種植推廣。該品種樹解決了當前同類品種“好吃不好管、好管不好吃”的缺點,可有效緩解當前梨產業主栽品種單一,特色品種不足的問題。
品種受讓方海南奔象梨業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果業集團,由苗木生產、銷售和果品生產示范企業群組成。
此次“丹霞紅”合作推廣,是借鑒國際做法,探索我國果樹品種權成果轉化解決方案的新舉措。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的育種材料交易平臺為交易過程提供了技術支持,利用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和江漢大學原創的“MNP分子鑒定技術”,“丹霞紅”獲得了平臺提供的DNA身份信息第三方存證服務。
在分子身份證的保護下,交易雙方將以“丹霞紅”梨品種權為抓手,整合各自資源優勢,共同構建適度規模經營模式下,以市場牽引為動能,多環節良性聯動的品種推廣產業鏈,塑造育種家、品種運營商、種植者、渠道商和消費者多方利益共贏的果樹產業健康新業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模式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