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客觀、權威數據為支撐,系統反映了2018-2019年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水平和重要進展?!秷蟾妗凤@示,全國農業綠色發展總體水平顯著提高。2012—2018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從73.46提升至76.12,提高了3.63%。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開展先行先試,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相對較高,2018年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平均達到83.05,高出全國水平9.1%。但各先行區之間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現象。
《報告》同時指出,我國農業生產方式持續向綠色化轉型:2018年,全國共建設全程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00個,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監測面積達到1.57億畝,同比增長3.29%。“兩品一標”獲證產品37765個,同比增加18.0%。農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為97.5%,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農業資源節約與保育不斷加強:2019年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級為4.76,較2014年提升了0.35個等級。其中,一至三等優質耕地面積占比較2014年提升3.94個百分點。2018年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4,比2012年增加0.038。
此外,我國農業產地環境治理、農業生態系統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成效顯著。2019年,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37.8%、比2013年提高6.2個百分點;農藥平均利用率為39.8%,比2013年提高4.8個百分點。2018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45%,較2017年提高了1.77個百分點;2018年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5.7%,較2012年提高1.9個百分點;2019年,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全國84%以上的行政村,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村莊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在農業綠色發展支撐能力上,《報告》指出,我國已初步形成10項農業綠色發展的標志性關鍵技術,推動以產業體系、技術體系、標準體系、經營體系、政策體系和數字體系為重點的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不同生態類型地區積極探索農業綠色發展模式,涌現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
記者了解到,為系統跟蹤評價我國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最新進展和最新成果,由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定期編制和發布“中國農業科學院智庫報告”《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年4月已經發布我國首部農業綠色發展皮書《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18》,已成為社會各界觀察了解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