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農科院小麥產業專家團2024年工作總結會暨2025年大面積單產提升推進會在河南駐馬店召開。會議總結小麥產業專家團工作成效,落實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奮戰120天抓春管提單產奪夏收糧油豐收行動要求,部署2025年單產提升重點任務,確保糧食穩產豐產。
會上,作科所黨委書記、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小麥產業專家團團長劉錄祥介紹,2024年,小麥產業專家團聯合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組建科技小分隊,先后派出500余人次,奔赴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河北、湖北、四川等12個主產省,下沉一線開展苗情研判、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應對技術會商,奮戰120天奪取夏糧豐收行動,以及應對干熱風、倒伏技術指導等工作。針對華西秋雨、冬季尤其是2月中東部地區低溫冬雨和雪寒害、春季病蟲害、夏季干熱風和雷暴大風天氣,提前發布信息通知,并對受災麥田進行指導。全國赤霉病大部麥區病粒率在0.1%以內,遠低于3%的安全標準。條銹病多為點片零星發生;莖基腐病、紋枯病同比下降0.3至0.5個百分點。
同時,小麥產業專家團以品種為抓手,服務地方企業。與九圣禾種業、隆平高科、河南技豐種業、江蘇大華種業、河南中原農谷、嘉祥縣俊豪種業、登海種業等國內多家種業開展種業聯合攻關,就品種推廣技術問題進行深度研討,累計向企業發放優異種質和材料1000余份,轉讓品種19個,開展了鄭麥136、百農4199、濟麥22、中麥578、輪選145、航麥802等多個新品種的生產技術指導,實現了科研單位與種業企業的雙贏。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李文星高度肯定了小麥產業專家團在科技支撐穩產保供、提高糧食產量質量方面做出的貢獻。他強調,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是“三農”工作重要任務,要持續發力提高技術到位率、裝備匹配度,為糧食穩產增產提供堅實支撐。重點做到四個“更加突出”,一是更加突出“大面積”,二是更加突出“四良”融合,三是更加突出關鍵環節,確保每個生產環節精準施策,四是更加突出主體帶動。希望小麥產業專家團繼續保持扎實優良的工作作風,創新推動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服務扎根生產一線,打好糧食單產硬仗。
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局長彭文君表示,產業專家團是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小麥產業專家團圍繞技術攻關、產業服務、協同創新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產業專家團要在三個方面持續發力,一要加強技術創新與集成,聚焦高產高效栽培模式,構建“四良”深度融合的技術體系;二要強化技術服務與指導,建立產業專家團與地方農業部門、新型經營主體的常態化合作機制;三要扎實推進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以萬畝連片示范田為引領,強化監測評估,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他強調,農業科技工作者要以高度的使命感,為實現夏糧豐收和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劉錄祥指出,小麥產業專家團將進一步對標“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農民、服務科研”的“四服務”職責使命,著力打造專家領辦的萬畝示范田,推廣“四良”融合促單產模式,強化技術培訓與觀摩交流,實現提單產與強品質的雙重目標,持續提升技術到位率、產品競爭力和產業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