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黃龍病是全球柑桔種植中的毀滅性病害,可防可控但暫時不可治,嚴重流行時常使大片柑桔林趨于毀滅。早期在亞洲、非洲流行,2004、2005年分別在巴西和美國暴發,美洲產區深受其害,已引起世界范圍的高度關注。
柑桔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柑桔生產國,柑桔大產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更是南方農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然而,柑桔產業發展卻被柑桔黃龍病這個噩夢時刻包圍,有過百年發展史的柑桔黃龍病是柑桔產業的頭號殺手,更是世界性的難題,對柑桔產業造成了嚴重沖擊。
為精確打擊號稱“柑桔癌癥”的柑桔黃龍病,近日,由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西南大學牽頭主辦的“國家柑桔優勢區域黃龍病綜合防控協同創新聯盟” (以下簡稱聯盟)在江西贛州成立,搭建全國性大平臺,協同形成合力,共同拯救柑桔產業。
讓全世界都頭疼的頭號殺手
柑桔是我國種植規模最大的水果,現有種植面積近3800萬畝,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年產1.36億噸柑桔,其中就有1/4產自我國。
據了解,柑桔在包括重慶在內的我國南方地區分布極為廣泛,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是南方丘陵地區、邊遠地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物。
柑桔黃龍病是全球柑桔種植中的毀滅性病害,可防可控但暫時不可治,嚴重流行時常使大片柑桔林趨于毀滅。早期在亞洲、非洲流行,2004、2005年分別在巴西和美國暴發,美洲產區深受其害,已引起世界范圍的高度關注。
“在美洲多個柑桔生產國,該病正處于流行狀態。其中美國佛羅里達州已高度流行,近百億美元產業幾乎完全被毀。”長期從事柑桔黃龍病研究的西南大學副校長周常勇介紹。
而此病正不斷地包圍地中海地區的柑桔生產國。比如2002年在摩洛哥發現非洲種黃龍病,2008年在伊朗發現亞洲種黃龍病,2010年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發現亞洲種黃龍病。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一直處在有亞洲種黃龍病的國度包圍之中。
國際上的形勢十分嚴峻,國內也是如此。近年來,該病在我國南方10個省區的約289個縣(市)不同程度發生,一直以來是中國柑桔產業發展的重大障礙,對我國柑桔產業造成了重大損失。
作為柑桔主產區的江西,2013~2016年全省砍掉病樹超過4000余萬株,廣西近十年砍掉的病樹累計也超過5000萬株,廣東柑桔產業損失更大。據統計,柑桔黃龍病每年都會給我國柑桔產業造成數十億元的重大損失。
最近,位于金沙江中段的四川屏山縣發現黃龍病,已對四川宜賓、瀘州柑桔主產區及整個長江柑桔帶構成了巨大威脅。
一次次慘痛而深刻的教訓沉重地撞擊著科研工作者的內心,防控已迫在眉睫。
困難重重亟須攻堅克難
6月26日,記者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王母渡鎮潭埠基地了解到了柑桔黃龍病防控的新進展,贛州柑桔黃龍病發病勢頭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不過,反彈的壓力和威脅依然存在,柑桔黃龍病全國的防控形勢、各種挑戰仍舊十分嚴峻。
據周常勇介紹,當前,我國柑桔黃龍病防控中存在“對柑桔黃龍病危害性認識滯后、研究預算不足,種子法存在盲區、管理力度不足,普查檢疫預算不足、管理權責不對等,鋸枝惜砍、肥料矯治、丟荒處置滯后”等諸多難點。
對此,周常勇提出應當加強種苗檢疫,同時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加強區域間聯防聯控、區域內綜合治理。此外,還要建立部門間啟動重大病蟲害防控協作聯動機制,可以有機銜接各類資源,積極探索防控協同機制創新,從而保障產業可持續發展。
柑桔黃龍病主要是靠一種昆蟲“木虱”來傳播,經過科研人員多年來的研究發現,最有效的防控手段為“三板斧”,即種無病苗、防木虱、砍病樹。
實際上,科學家與果農之間一直沒有達成共識,這嚴重阻礙了對黃龍病的防控。科學家調研發現,許多果農容易犯一個通病,即為了眼前利益不愿意砍樹,當發現感染黃龍病時,只是把部分枝條鋸掉。然而,柑桔黃龍病是一種系統性疾病,鋸掉部分枝條只是“掩耳盜鈴”的一種做法,一株樹有可能感染周邊10株樹,這10株樹可能再感染100株樹,幾何級擴散可以讓柑桔黃龍病以一傳百,危害不言而喻。
“果農短視是當前防控技術難以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科學里的很多東西是經過長期實踐得出的,‘三板斧’經驗必須要落實。”周常勇說。
目前,噴灑農藥是殺滅木虱、防治黃龍病的主要方法,有些地區一年甚至噴藥多達28次,這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了一定影響。
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表示,盡管目前黃龍病菌全基因組測序等工作已完成,但病原純培養仍未突破,制約了對病原菌理化性狀的深入研究及病原治理技術的研發;不同生態區域柑桔木虱發生消長成災機制及其抗藥性現狀,要通過研發智能監測、大數據、建立模型等技術手段,盡快掌握規律,為木虱防控藥劑研發及綜合治理技術提供技術支撐;研究病原—媒介昆蟲—寄主互作機制,為柑桔生產布局等提供科學依據,為抗病育種和新藥開發奠定科學基礎。
攥緊一個拳頭集中力量辦大事
為了更好地攻克柑桔黃龍病這一世界性難題,縮小病害帶來的經濟損失,6月27日,聯盟正式成立,這標志著全國以柑桔黃龍病的綜合防控為己任的相關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為攻克這一世界性的難題而開展協同創新。
柑桔黃龍病綜合防控是2016年底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工作會議上現場簽約的12個項目之一,也是2017年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20個重點任務之一。
此次成立聯盟是定位于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下的專業聯盟,整合了西南大學、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江西農科院等柑桔黃龍病產學研優勢資源,覆蓋農業科研機構、涉農高校、技術推廣單位和企業等60余家單位。
專家表示,聯盟是柑桔黃龍病協同創新、集成示范、產學研用一體的全國性大平臺,可以解決各自為戰、各地為戰、低水平重復的科研弊端,從而集中力量辦大事,大家攥緊一個拳頭,同搭一個臺,同下一盤棋。
會上,擔任聯盟理事長的周常勇代表聯盟與江西、廣西、廣東、福建、云南等柑桔優勢區域的地市級農業管理部門簽訂了《國家柑桔優勢區域黃龍病綜合防控協同創新聯盟合作協議書》。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陳友權對聯盟寄予了厚望,他希望聯盟加強柑桔黃龍病科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統籌規劃,分類施策,科學劃分柑桔黃龍病重病區、低度流行區和非疫區,阻截和防控相結合,不斷完善防治策略和防控體系。
農業部科教司調研員竇鵬輝則要求落實聯盟工作“有任務、有隊伍、有經費、有機制、有考核”和“有說頭、有干頭、有看頭”的“五有三頭”目標要求。
陳萌山強調,聯盟要發揮獨特作用,明確破解柑桔黃龍病防治科學問題、加強協同創新、建立綜合基地三大任務,落實四項工作舉措。
這四項工作舉措分別是:建立開放的聯合攻關團隊,實現專家團隊成員跨專業、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組合,提高聯盟的創新效率;落實協同創新工作經費,優化配置科技資源,加強資金整合;建立高效的運行管理和考核評價機制,激發聯盟的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確保聯盟創新工作有序開展;加強技術落地示范和推廣宣傳,布局建立一批固定的開放的展示示范基地,開展現場觀摩活動,切實發揮示范基地的帶頭引領作用。
“接下來,聯盟將在柑桔優勢產業帶核心區構建黃龍病持續治理技術體系,致力于將贛南—湘南—桂北等核心示范區和技術輻射區的黃龍病控制在發病率小于1%的低度流行狀態,同時加強長江及湘西—鄂西柑桔優勢區阻截帶建設,切實保障我國柑桔產業安全。”周常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