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今天(22日)通報,2023年我國農業科技重大原創性發現不斷涌現,科技成果獎勵保持良好勢頭,創制了一批重大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科技支撐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有力有效。
據通報,2023年我國農業科技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取得突破,重大原創性發現不斷涌現。中國農業科學院發表SCI//EI收錄論文4681篇,較前兩年平均增長2%,其中影響因子20以上的論文有67篇,以第一署名單位在《細胞》和《科學》期刊發表論文3篇。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
吳孔明:成功繪制首個馬鈴薯有害突變二維圖譜;構建首個玉米育種自交系的泛基因組;發現玉米籽粒鐵轉運分子開關,為解決鐵等微量元素缺乏問題及培育富鐵作物品種提供理論支撐;闡釋了禽流感病毒對哺乳動物宿主適應性機理;揭示了大氣水汽壓差增加導致全球陸地生態系統水分利用效率飽和現象等。
此外,我國研發成功全球首個禽流感三價DNA疫苗,自主研發的貓三聯疫苗打破國外壟斷;自主培育的華西牛新品種近三年市場推廣占比達17.8%,中新、中畜白羽肉鴨等市場占有率總和達40%,國產白羽肉雞品種市場占有率提升到25.1%,有力支撐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主可控。
吳孔明介紹,圍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2023年,中國農科院組織科技小分隊前往20多個省,在奪取夏季糧油豐收、秋糧豐收、應對黃淮“爛場雨”等極端天氣應急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吳孔明:扎根主產區推廣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單產提升100~200公斤,增產21%,水肥資源利用效率提高5%。審定高油大豆新品種4個。“中豆63”春播百畝示范片畝產達344.3公斤,創南方大豆新紀錄。“中油早1號”生育周期167天、畝產175.7公斤、含油量44%以上,創造三熟制模式下油菜高產紀錄。
202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將重點聚焦種子、耕地、農機裝備、生物安全、綠色低碳與鄉村發展這六大領域,推進基礎性長期性工作、基礎前沿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科技創新工作,力爭取得一大批高水平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