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不難看出,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密切相關。搞好農村人居環境不僅是為村莊干凈整潔,更是為鏟除病媒滋生環境,降低疾病傳播風險,創造一個衛生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統籌推進防疫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疫情過后整治工作的研究謀劃。筆者認為,一些涉及公共衛生安全的農村人居環境薄弱環節將是下一步整治重點。
加強農村廁所管護,降低病原傳播風險。目前有些地方還存在化糞池滲漏、收轉運不及時、糞污處理達不到無害化要求、缺少衛生改廁產品等短板問題,可能存在病原傳播風險。鏟除農村改廁存在的這些隱患應從“四抓好四嚴防”做起。抓好農村改廁產品與工程質量監督,嚴防糞污泄漏造成土壤、地表地下水環境污染;抓好抽糞清潔操作、儲糞安全防護、運糞實時監控,嚴防收儲運過程發生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抓好高寒、干旱等特殊條件地區的改廁適用產品研發,嚴防技術不成熟、未經實踐檢驗的改廁產品推廣應用;抓好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相關的規劃管理、技術工藝、規范標準、督導考評、風險預警等體系建設,嚴防糞污在未經處理或處理后達不到無害化要求、存在公共衛生安全風險的情況下還田利用,造成農產品污染。
加強污水設施管護,規范尾水處理利用。部分生活污水治理重建輕管、黑灰水不分離、管道易堵漏、設施“曬太陽”、出水水質不達標,可能導致環境中病原菌滋生或通過氣溶膠途徑擴散,成為危害公共衛生安全的風險點。農村生活污水不論采用管網收集還是分散治理,都要堅持源頭減量原則,最起碼做到“三改一禁”。改良管道防堵防瘀防漏設計,確保生活污水不溢流、不滲漏,完全進入處理設施;改進處理設施水量收集調節設計,確保污水入管流量持續穩定,設施能夠正常運轉;改善設施設備防疫功能,有條件的地方盡量添加尾水滅菌消毒裝置,尾水未經消毒不能用于路面噴灑或景觀綠化;洗漱、廚房等生活污水治理應因地制宜逐步推廣土壤滲濾系統、人工濕地處理等技術就近就地利用。
加強垃圾收轉處置,完善運儲消毒制度。一些地方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能力不足、處理方式較單一,導致垃圾亂堆亂放,容易滋生細菌病毒,存在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在落實好“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要求的同時,要進一步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能力,盡量做到日產日清,并結合地方實際與源頭減量和無害化處置統籌推進。比如,建立餐廚、尾菜等易腐易爛有機垃圾單獨收轉運體系,生產有機肥料等就近就地利用。要加強防疫管理,定期對生活垃圾儲存轉運設施設備滅菌消毒處理,一些特殊垃圾尤其是醫療廢棄物等要嚴格進行集中消毒,再進入處置環節。
加強長效保潔管理,保持村莊常態清潔。部分地區村莊保潔員組成主要以貧困戶、低保戶老年人為主,環衛服務意識相對薄弱,導致村莊保潔還留有一些盲點盲區,存在公共衛生安全隱患。建立完善長效機制是村莊保潔關鍵核心,要進一步完善好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的村莊保潔管理制度,明確主體、落實權責,可探索建立農戶適當付費制度,形成政府主導、鄉鎮監管、企業實施、農戶參與的村莊保潔多元共建局面。要打造一支人員穩定、專業化程度高、具備鄉村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應急處理能力、能干敢干愿干會干的村莊保潔隊伍。以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先進縣河北省邱縣為例,就探索了一條“群眾自治+市場化運行”的路子,明確群眾自清自管范圍,推行“一人一月兩元錢”機制,實行集中清運服務外包,取得較好成效。
加強衛生知識宣傳,引導農民健康生活。一些農村地區個別村民衛生意識薄弱,有不打掃廁所、亂倒污水、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引起病原菌滋生擴散,存在危害自身和周邊人群健康的風險??刹扇《喾N形式的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群眾逐步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媒介以及明白紙、倡議書、大喇叭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宣傳教育,普及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莊清潔行動、公共衛生安全防護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知識。要修訂村規民約、明確獎罰措施改變陋習。比如,開展“美麗庭院”“文明家庭”評選活動;通過教育引導改變個別農戶的不良生活習慣。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和鄉賢帶頭作用,擴大當地名人帶動效應,營造農民群眾“樂于參與、樂在其中”的良好氛圍。
加強技術合作研發,確保適合農村實際。目前國內農村人居環境相關技術產品種類豐富,但存在照搬城市模式、簡單引進國外技術等問題,核心技術掌握較少,缺少真正適合農村推廣的技術產品,難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整潔美麗農村人居環境的美好向往。下一步應積極加強國內外人居環境整治相關的交流合作,促進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間的“產學研推”體系共建,借鑒學習國外先進的鄉村地區生態環境治理經驗方法,突破核心技術工藝,提高裝備研發水平,推動健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試點示范建設,確保技術、產品、裝備經過實踐檢驗后再由點到面逐步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