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豬周期”變動情況正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一些專家認為,從豬價最近的走勢看,“豬周期”已經反轉,進入新一輪上行通道。也有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從能繁母豬存欄量等數據看,豬價還有波動下行的可能,目前還不能確定新一輪周期是否已經到來。
生豬價格最近波動上行。截止到6月上旬,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已經接近每公斤16塊錢,比5月上旬的低點上漲9%左右,比3月中旬的年內低點則累計上漲超過37%。結合豬價走勢,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等多位專家判斷,“豬周期”已經逆轉。
朱增勇:我個人認為,從周期的角度來講,2018年6月份到今年3月份,上輪周期基本已經結束了。主要的依據是豬價總體還是以反彈為主,所以3月份基本上已經是上輪周期的波谷了。現在位于新周期的初始階段,現在還很難說是進入了一個上漲周期。
從成本和收益來看,包括飼料、防疫、人工等成本在內,當前生豬養殖行業的平均成本大概在每公斤16塊5到17塊錢之間,這意味著行業整體已經接近盈虧平衡,一部分養殖戶能夠盈利。
朱增勇:像散戶和小型養殖戶的話,目前已經小幅盈利,而一些成本相對比較高的,目前還是小幅虧損的狀態。如果從養殖模式來講的話,外購仔豬的養殖戶在5月中下旬開始小幅盈利,而自繁自養的養殖戶目前還是小幅虧損的,但是虧損的幅度跟3月份和4月份相比已經是明顯下降了。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各方目前對于“豬周期”的判斷并不一致。一些專家注意到,從去年7月份以來,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絕大多數月份都在環比下降,但降幅卻明顯低于前幾個周期,特別是上個周期。農信互聯首席分析師夏晨豐說,這個重要指標還不能支撐“豬周期”反轉。
夏晨豐:從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能繁母豬累計的下降幅度大概是8.3%。我們去和歷史數據來比較的話,現在調減的幅度相對來說是有限的。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的話,我們只能說它現在處在底部,未來的形勢還不好說,我們認為會有探底起反復的這種可能。
一家大型養殖企業的負責人告訴經濟之聲,當前不光生豬產能去化并不顯著,不少大型生豬養殖企業還儲備了大量后備母豬,可以隨時接續,后續產能大概率會保持平穩甚至有所增加。
某業內人士:規模豬場都在暗暗用勁,他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后備母豬,也就是說只要有需要很快可以投入生產。將近140個1萬頭以上的母豬場目前的實際產能就相當于全國的1/3了,加上他們的儲備產能,基本上接近中國每一年生豬出欄量的一半,所以這一部分已經成為一個主要力量了。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規模化養殖占比提升,生豬市場波動將越來越小。夏晨豐說,在大型養殖企業現金流穩定,經營不出問題的情況下,如果行業沒有新的突發情況,“豬周期”將逐漸弱化。
夏晨豐:這種周期的波動變得相對平緩,周期特征沒有那么明顯,年內的季節性波動變得相對更加突出。整個一輪周期當中,這個行業可能不會再有暴利的這種狀態,而是出現行業微利向前去運行的一個良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