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飼料研究所水產微生物與飼料創新團隊成功構建了首個草魚腸道微生物基因目錄。該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期刊《微生物組》。
腸道菌群在魚類的新陳代謝過程和免疫系統運作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目前對于魚類腸道微生物基因組的認知仍然相當有限。
“研究團隊運用了宏基因組學技術,成功構建了包含57.6萬個基因的非冗余草魚腸道微生物基因目錄,并對這些基因進行了詳盡分類與功能注解。這一成果為我們深入理解魚類腸道微生物的復雜生態系統提供了工具。”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研究員周志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研究進一步解析了草魚腸道微生物組的主要互作模式和功能特征。“我們發現草魚腸道微生物存在兩個功能群。這兩個功能群在生態學上呈互斥模式,并且在碳水化合物利用、毒力因子和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等方面均表現出顯著的遺傳能力差異。進一步研究發現,兩個功能群之間的比值能夠有效地反映出草魚在不同飲食條件下的腸道微生物群落的構成和功能特性。因此,這一比值可以作為一個指標,用于評估魚類腸道菌群的穩定性狀態。”周志剛說。
該研究擴充了魚類腸道微生物的基因目錄資源,揭示了魚類腸道菌群主要門類的功能特征,為腸道菌群的調控提供了潛在的靶點。“我們所構建的基因目錄為深入研究草魚腸道微生物組提供了基因資源。通過多種組學分析,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魚類微生物群中的主要門類所扮演的角色,進而發現調控這些微生物群的關鍵靶點。”周志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