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黑龍江省重要糧食產區,農機正在作業。圖/新華社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健全糧食生產支持政策體系,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完善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制,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其中,“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的表述引發廣泛關注。
利于激勵糧食主產區重農抓糧
事實上,這并非第一次提出“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的概念。
202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曾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隨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相應的要求,提出“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主產區利益補償上邁出實質步伐”。直至此番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
細看就會發現,每次的表述都有細微的差別,但無論具體表述有何差異,其本質上都是著眼于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目標。
數據顯示,我國糧食主產區的產量從2004年的3.41億噸增長至2023年的5.42億噸,年均增長2.46%,同期占全國糧食產量從72.67%增加到77.9%,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在此期間,主產區與主銷區的人均GDP差距,卻在不斷拉大。這樣的現狀顯然值得各方重視。
此時,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無疑有利于進一步激勵糧食主產區重農抓糧。只有讓主產區抓糧得實惠、不吃虧,方能構建起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的糧食安全格局,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發揮中央統籌協調作用十分必要
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事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既涉及糧食本身,更涉及糧食相關要素和主體,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因而,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十分必要。
首先,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具有綜合性。建立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不單單是糧食與經濟層面上的簡單數據計算,背后還涉及耕地、水資源、勞動力等資源要素貢獻,以及區域碳平衡、生態承載力等諸多環境問題。
在此背景下,發揮中央統籌協調的作用,有利于形成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的政策體系,進而突破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在測算依據、補償標準、補償分配、政策銜接等方面存在的籠統概括、模糊不清等局限。
▲江蘇省鹽城市,收割機在田間收割水稻。圖/新華社
其次,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存在復雜性。建立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需要統籌糧食生產、流通、儲備等多個環節。這個過程連接著包含農戶、家庭農場、加工企業、政府部門等在內的多元主體。
這其中的難點在于,要平衡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需求。尤其是要在多元主體間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收益分配機制和利益補償機制。
而加快形成中央統籌、地方合作、多層協作的利益協調機制,堅持貢獻與補償相匹配,就是平衡各類主體利益和提高糧食生產積極性的重要制度保障。
當然,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還應立足長期性。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的本質,是對產區因區域分工而損失經濟發展機會的補償,但產銷區之間的區域分工并非完全由糧食主產區政策導致的。現實中,其擁有的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能力等差異也是重要依據,這決定了產銷區分工格局仍將長期存在。
可見,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不是一次性的經濟補償問題,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夠輕松實現的。而是需要立足“持續性”和“動態性”,在中央頂層設計的政策保障下,分步驟、分階段有序推進。
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為做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還要關注以下幾個關系,包括產區與銷區、公平與效率以及要素與產業之間的關系平衡。
先拿統籌處理產銷區的關系來說。糧食安全不是局部性問題,而是全局性問題,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糧食安全戰略全局觀,主產區、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共同扛起糧食安全的重任。
這個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主產區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的重要貢獻,對其資源消耗和利益損失進行經濟補償,更要注重主產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探索新型產銷區協作關系。
尤其是,主銷區要清晰認識到,其相當一部分發展成果得益于主產區的貢獻,因而要對橫向利益補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達成共識。
與此同時,還要統籌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換言之,要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讓銷區可承受、產區得實惠。這就要求,要在國家層面制定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的實施辦法和細則,明確補償的對象、標準、資金來源和分配方式。
補償方案要立足于產銷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實現產銷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公平發展為目標,既要體現對糧食主產區的激勵與支持,又要確保主銷區能夠承擔,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統籌處理好要素與產業的關系也極為重要。具體表現在,要推動產銷區之間要素、技術、市場等有效對接,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建設糧食產銷區合作示范區域,拓展產業、人才、技術服務的互動協作方式,讓銷區資源、技術、資金進產區,產區糧食、產品保障銷區生產生活。
同時,中央搭建好產銷區主體合作對接平臺,鼓勵主產區到主銷區建立營銷網絡,主銷區到主產區投資建設糧食加工、倉儲、烘干、物流等生產基地。如此,不僅可以提高省際糧食流通的組織化程度,也可以持續強化主產區產業基礎,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和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總而言之,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事關重大,唯有落實好這一要求,方能更進一步保障好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