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jié)期間,恰好也是位于海南的南繁基地農業(yè)科研攻關的最緊要關頭,很多科研人員遠離家鄉(xiāng)和親人在忙碌中度過,今年也不例外。然而,今年又有些不一樣,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肺炎疫情蔓延全國,基地的疫病防控工作變得異常重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但農時不等人。農業(yè)科研工作季節(jié)性強,錯過一時,就可能耽誤一季,甚至使多年成果毀于一旦。為不錯農時,南繁基地的科研人員們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科研,在疫情防控下分秒必爭地開展農業(yè)科研。
在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南繁基地里,谷子即將成熟,當海風吹過,沉甸甸的谷穗輕輕搖擺。國家谷子高粱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刁現(xiàn)民研究員和他的夫人智慧研究員春節(jié)前就來到海南,這已經是他們在海南度過的第17個春節(jié)了。春節(jié)期間是谷子育種科研最關鍵的時期,也是最繁忙的時期,谷子要套袋、授粉、試驗、調查等等。“以前為了搶農時,這個期間除了科研人員至少要雇工5、6個人,特別是套袋、授粉的工作極其繁重。”刁現(xiàn)民坦誠地說:“目前這種情況對科研肯定是有影響的,以前可以完成上千個雜交組合,現(xiàn)在只能完成幾百個,我們只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搶時間,減少損失。”刁現(xiàn)民研究員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這樣寫道:“這個年過得倒也充實,小年至初七日日粟園游。一天重組系一天F1,不育系鑒定三四日,高代記錄又兩日;再看EMS突變各相異,正向變異招人喜;等基因系個個長的歡,賽過相鄰姊妹系;數(shù)千系行握握手,海風送來甜空氣!照相技術真一般,記錄實驗沒問題。雜交工作剛唱完,下面取樣調查……” 在疫情防控期間,刁現(xiàn)民夫婦每天全副武裝認真做好防護、嚴格執(zhí)行個人情況信息報告制度的同時,谷子育種的科研攻關工作一刻未曾間斷。
刁現(xiàn)民研究員和他的夫人智慧研究員正在田間進行調查記錄。
大豆基因資源創(chuàng)新研究組因返瓊人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在基地外隔離。研究組55畝試驗地只有2個工作人員,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沒有人抱怨。研究組谷勇哲老師說,“為了基地集體的平安,要把防控疫情作為首要任務”,并主動承擔更多的科研工作。
缺少人手、沒有出行交通工具等給科研工作造成了極大不便。南繁基地轉基因地塊距離宿舍樓大約2公里,平日里南繁科研人員都開著電動三輪車下地工作。由于疫情防控限制機動車使用,為不耽誤科研工作,科研人員仍然不辭辛苦,堅持每天往返步行2小時下地工作。玉米優(yōu)質抗逆育種創(chuàng)新研究組徐忠軒,在玉米蟲害嚴重、轉基因基地用水不便的情況下,他每次都步行至距離田塊1公里多的寬口井去用水桶挑水兌藥,完成12畝試驗田的打藥防蟲工作,高強度勞動讓他大汗淋漓。他對基地防控措施表示充分理解和主動配合,“特殊時期,基地嚴控交通工具出行,為的是不讓大家到人員密集場所,降低疫情發(fā)生風險,我是黨員代表,更有責任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玉米優(yōu)質抗逆育種創(chuàng)新研究組徐忠軒在田間開展科研工作。
為防范疫情、保障科研工作順利開展,基地管理、服務人員與科研人員守望相助、密切配合。從大年初一開始,作科所南繁基地對宿舍、食堂、閱覽室等所有公共場所每天進行嚴格消毒;大年初二起,對基地內住宿人員采取出入登記、測量體溫、分餐就餐、限制交通工具出行、限制工作區(qū)域、指定專人外出等防控管理措施。
南繁基地因擁有得天獨厚的“光溫水”資源,被譽為是“我國品種創(chuàng)新的搖籃、育種科學家的天堂。”每年9月至次年5月,來自全國各省區(qū)700多家單位、公司都會匯聚海南,進行農作物品種選育加代、適應性觀察、種子鑒定評估、擴繁和種子生產等活動。突如其來的疫情,為農業(yè)科研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卻無法阻擋他們科研攻關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