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新方法的時代,作為首都的北京在鄉村振興中,有怎樣的特點?
2024年1月22日,北京市政協第十四屆二次會議舉行界別聯組座談會,來自農工黨、農業、少數民族、環境資源等多個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共同探討北京如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又如何走出一條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1月22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界別聯組座談會舉行。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挖掘特產,發揮首都傳統特色
北京有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位于門頭溝區東胡林村外山坡上的東胡林遺址中,就曾發現了一萬年前的農耕文明遺跡。在漫長的時間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燕山、太行山的廣袤山區中,在山區與平原交接的山前平原上,創造了豐富的農耕文化。
環境資源界別政協委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閔慶文介紹,北京農業歷史悠久,農業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其中,海淀、房山的“京西稻作文化系統”,平谷“四座樓麻核桃生產系統”,懷柔“板栗栽培系統”和門頭溝“京白梨栽培系統”,先后被農業農村部公布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6年初步普查表明,北京有系統性農業文化遺產資源50項,要素類農業文化遺產資源485項。
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是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如何發揮這些資源的力量?閔慶文建議,“首先要不斷完善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與保護管理體制機制。第二,要形成部門聯動機制,提高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水平。第三,建議建設農業文化遺產博覽園和農遺良品展銷中心,多角度、活態性展示中國優秀的農業文化遺產,使之成為農業、文化、生態、旅游基地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展示窗口,助力房山全面鄉村振興和農民就業增收?!?/p>
在發掘農耕文明的同時,北京多年來踐行生態發展理念,也同樣是一座生態發展的城市,農業界別政協委員王小霞表示,北京于2013年就開始并實施“減煤換煤、清潔取暖”改造工作,經過10年持續推進,全市絕大多數村莊都實施了清潔取暖,如何更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改造,兼顧保障民生和保護生態的雙重功能,她提出了多種高效率、低成本、環境友好、穩定可靠的采暖形式。
科技賦能,人才技術共助振興
在北京,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為鄉村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底蘊,強大的科技力量則為農業和鄉村的發展插上了翅膀。
在科技助力方面,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匯聚了全國最多的農業科研和教育單位,也云集了最多的農業科研人才。
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優勢,助力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特邀界別政協委員、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王斌介紹了北京建設科技小院、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他告訴記者,2018年,北京市委統戰部與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密云區等單位合作,在密云西邵渠村建立了京郊第一所科技小院,農業科研人員、教育者、學生進入小院,和農民一起生活、勞動,解決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并以生產需求為導向,進行科研攻關、人才培養。王斌介紹,“目前在京郊大地上,已經建成了87座科技小院,實現了郊區全覆蓋,并在許多鄉村創造了幫扶農民增收和壯大集體經濟的成功案例?!?/p>
農業界別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立平表示,當前,北京已經進入了利用數字科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性新階段。她建議,深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院所支撐”的“金三角”模式,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強集成應用與示范,培育一批鄉村數字經濟富民產業。加快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增強數據要素的賦能作用。因地制宜開展數字鄉村建設運營。發展“數字合作社”,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同時,促進人才培養,增強內生發展動力?!耙o抓數字時代新機遇,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與鄉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實現數字賦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和首都鄉村全面振興,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動力和支撐?!彼f。
1月22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界別聯組座談會舉行。圖為政協委員發言。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都市驅動,區域聯動輻射全國
北京是首都,也是超大型城市,都市農業的發展受到了多位委員的關注。
農耕體驗、農業休閑、農業旅游等產業,近年來在各大城市周邊蓬勃發展,也是北京農業的典型特色。閔慶文建議,進一步發揮北京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原則,挖掘農業文化遺產在特色農產品生產、生態發展與文化產品開發中的增值效應,為都市地區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貢獻“北京智慧”和“北京方案”。
和其他大城市不同,作為首都的北京,其農業不僅有都市農業的特點,同時還具有引領性,可以帶動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
農業界別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曹衛東認為,首都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具有政治性、首善性、帶動性等重要特點。為此,他建議,根據北京農業自身的稟賦和特點,重視人與水的和諧共存,重視生產與生態的協調發展,重視農田的可持續。
在城鄉互動方面,曹衛東建議,加大鄉村自我造血功能建設。一方面繼續推進城市、郊區一體化建設,主要是加大交通設施投入,讓城市與郊區更加便利互通。另一方面,規劃建設京西北、京東北鮮活產品交易中心,不僅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輻射多個省區發展,也能增強北京的保供水平。
在發揮北京農業農村發展的帶動性方面,曹衛東建議,加快與毗鄰的河北各縣協同發展。“北京周邊的河北各縣基本都是農業大縣,是北京功能的重要補充區域。應當以農業產業基地外延等基礎設施互聯、鮮活產品交易中心共建等為工作抓手,既減緩北京的生產壓力,也能拉動投資,增強經濟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