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吳佩
今夏,河南新鄉的一些小麥種植戶們又將迎來新的豐收。與往年不同,今年的豐收,則要歸功于農業專家提供的“訂制”技術,訂制的可不是單項技術,而是綠色高產高效的集成技術。
日前,記者從在新鄉市舉行的“小麥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創新現場觀摩活動”上獲悉,從去年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等多家單位,根據新型生產組織的需求,按政府組織、農民合作社和職業農民三種組織形式,在新鄉集成示范了不同生產組織需要的技術模式,如今成效初顯,示范基地種植的小麥即將獲得豐收。
鳳泉區大塊鎮陳堡村農民范海寶是三興家庭農場的農場主,今年,他種植的3000畝小麥都用上了小麥專家提供的新品種繁育、節水灌溉、全程機械化、病蟲害統防統治等7項集成技術,預計畝產能達到500公斤,比去年至少增加50公斤。他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小麥生產至少要澆三次水,運用技術集成后,少澆一次水,少打一次藥,用水至少節省了40立方,而利用機械鎮壓土地,土壤墑情也變好了。粗略計算,一畝地至少能節省30~50元錢的成本。”
“集成技術的采用,改變了傳統的施肥、灌溉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達到了‘高效、節本、節水’的效果。現在,我們通過三興家庭農場的核心示范地,帶動綠葉農民合作社的12000畝小麥實現良種良法,增產增收。”長期為范海寶進行技術指導的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研究員胡琳補充道。
據了解,三興家庭農場種植的小麥最終以制種為主,因此保證小麥種子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是專家訂制集成技術考慮的主要因素。與之不同的是,還有些合作社的小麥則是通過訂單生產賣給加工企業,用作小麥加工,在技術訂制上更需要突出和保證小麥的品質。
在新鄉市輝縣冀屯鎮,五豐糧食合作社與周邊農戶簽訂3萬畝新麥26小麥優質優價收購合同,理事長孫紹臣告訴記者:“農業專家根據強筋小麥的營養需求,特別為我們合作社提供精細整地、規范播種、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等優質小麥生產集成技術,效果非常好。”孫紹臣說,今年預計小麥回收價格高于市場價0.4元/公斤,僅此一項農戶就能增收128萬元。
“現在,我國的小麥產業發展更要關注如何提升競爭力。通過技術集成,凝結從種到收一條龍的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節水保糧和環境友好,這是我們未來小麥產業發展的方向。現在,我們推廣的綠色增產模式面向新型農業生產組織形式,通過加快小麥最新科技的集成與成果轉化,為當前農業生產模式轉變提供了科技支撐,非常可行。”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肖世和對記者說。
“根據不同種植戶的要求,訂制組裝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改變了過去小麥生產就技術談技術的模式,既是一種創新,也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研究員許為鋼認為,新鄉試驗示范的三種集成模式都是輕簡化的配套技術,為全國的小麥生產發展提供了直接實用的技術模式。
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也對小麥綠色增產模式也給予充分肯定,他建議,今后要繼續依靠科技創新,確保小麥產業可持續穩定發展,加快優質品種推廣;同時,還要加大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全國小麥科研的航空母艦,不斷探索和建立高產高效技術的模式,全面提升我國小麥的競爭力。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