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高啟明(右一)在哈密地區為林果業科技人員講解棗樹病蟲害識別與防治知識。
②高啟明(左一)在給果農講解葡萄果穗管理技術。
11月底,新疆哈密已經很寒冷了,回到鄭州的高啟明時不時還在電話里向哈密的果農了解果樹越冬情況,他的心早已系在了新疆。他常常穿梭于田間地頭和溫室大棚,傳技術、忙指導,他是哈密果農口中常常提到的“高博士”,是大家眼中的“專家朋友”。
多少個日日夜夜,新疆這片熱土見證了高啟明的酸甜苦辣,也留下了累累碩果。如今,新疆實現了哈密大棗畝產增加140%,讓貧困果農收入大幅增加,讓牧民學會了種葡萄、栽棗樹等,果農的果樹品種得到了改良,果樹凍害明顯減輕……
“這是一個來了就會愛上的地方,來之后就感覺離不開了。”河南省第七批和第八批援疆干部、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鄭果所)副研究員高啟明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7年里,他在新疆辛苦耕耘,帶領新疆果農們擺脫貧困,走上科技興農的富裕之路。
潛心科研勇創新,解決問題謀發展
新疆對于高啟明來說有很深的不解之緣,他守望天山已有十余載。
從2003年開始,高啟明就在新疆學習、工作了7年之久。他幾乎走遍了南疆大地,若羌的棗園、莎車的巴旦木園、皮山的石榴園、阿克蘇的蘋果園、庫爾勒的香梨園等等,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2010年開始,高啟明作為河南省第七批和第八批援疆干部開始從事援疆工作。
憑借著7年多在新疆的學習、工作經歷,以及20年來在果樹行業的摸爬滾打,高啟明一到哈密,經過短時間的調查了解,便發現了哈密林果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果樹凍害問題日趨嚴重,已經由過去的‘十年一大凍,五年一小凍’變為現在的‘三年兩頭凍’。由于凍害問題,致使棗樹連年平茬,只能依靠當年生棗股結果,單產低、品質差、效益低下,有些老百姓甚至已經開始挖掉棗樹,重新種上了棉花,哈密大棗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高啟明說。
此外,由于凍害問題,致使葡萄脫空現象逐年加劇,大小年現象日趨明顯,產量不穩,效益得不到保障。凍害問題已成為哈密林果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對于哈密大棗凍害問題,高啟明深感責任重大,立即組織鄭果所、新疆農業大學有關專家、教授進行充分調研、論證,申報了新疆自治區高技術研究發展項目“抗凍基因對哈密大棗遺傳轉化的研究”,該項目成功實施后,對于徹底解決哈密大棗凍害問題起到決定性作用。
同時,他又針對哈密大棗品種退化、單產低、效益差等問題,申請了自治區科技支疆項目“哈密大棗新品系選育及高產、優質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該項目旨在提高棗農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提高紅棗經濟效益,大幅增加棗農收入。
在高啟明看來,品種選育是長期工作,當下最要緊的是怎么通過田間管理技術將凍害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時達到品質提升、產量提高的效果。高啟明首先提出的關鍵技術措施是“灌冬水”和“秋施基肥”,有效解決了當地凍害問題。
現在,哈密大棗的產量提高了,品質上去了,果農的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據高啟明介紹,哈密大棗產量已經從2010年的150公斤/畝發展到2016年平均360斤/畝。
經過多年的科研攻關,鄭果所涌現出一批優質品種,尤其是桃的品種實力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而新疆當地的林果主要是大棗、葡萄、杏子、蘋果和哈密瓜等,給新疆引入新品種新技術有助于帶動當地設施林果業發展。
“6年來,我所無償為哈密提供軟籽石榴、樹莓、短枝核桃、抗寒紅棗、中油4號、中油9號等10個新品種(樹種)價值60余萬元的果樹苗木,同時無償提供配套技術,選派了相關專家來哈密指導生產。”高啟明說。
如今,在哈密市現代農業園區、伊吾縣伊吾鎮、下馬崖鄉、淖毛湖鎮、柳樹泉農場、黃田農場等地方,隨處可見來自中原的果樹苗木,大部分果樹已開花結果,填補了哈密地區林果業生產上的多項空白,為加快實現哈密地區特色林果產業供給側改革,促進果業增效、果農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技術服務強基礎,人才培訓惠民生
知識的匱乏和管理技術落后也是擺在高啟明面前的現實難題。特別是哈密大棗的管理技術老化,目前生產上廣泛應用的種植模式、修剪方式、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不能適應現代林果業對于省力化、輕簡化的發展要求。而且當地技術部門缺乏新鮮血液補充,現有技術人員理論知識不足。
針對哈密地區林果業技術力量薄弱、果農在生產過程中對提質增效認識不足、重栽輕管現象普遍的情況,高啟明摸索出一套“農閑培訓,農忙指導”的工作模式。
實際上,就是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認真做好技術服務工作。為此,他組織開展了“科技之冬”技術培訓活動以及冬季修剪現場會、春季管理現場會等,把自己所學知識、技能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哈密地區廣大林果業技術人員,逐步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為哈密培養一批永遠不走的科技人才隊伍。
同時,高啟明還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溫室大棚,足跡遍布兵、地20個鄉鎮、團場、開發區,進行現場示范指導,解決果農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幫助果農提升林果業管理水平,為他們增收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年時間,高啟明共開展專題講座15場,現場培訓100余場,接待上門咨詢100多人次,培訓技術員、果農1600余人次。
牽線搭橋促合作,推動交流利長遠
多年來,高啟明一直致力于做好哈密地區和鄭果所之間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先后多次帶隊組織哈密地區林果業技術骨干到鄭果所參觀、考察、學習;多次邀請鄭果所領導、專家來哈密洽談項目合作、人才培養等事宜。并對哈密地區特色林果業發展進行具體指導,對科技援疆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研究和攻關,對哈密大棗和葡萄的栽培管理與產業化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合理化建議。
哪有林果的大會哪就有高啟明的身影,在他看來,參加“若羌紅棗節”“中國新疆紅棗高峰論壇”“敦煌葡萄節”“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廣州)交易會”等各種論壇、博覽會、展會,可以利用這些機會大力宣傳哈密經濟社會、林果業發展情況,為哈密地區林果業發展爭取更多的支持。
除此之外,高啟明還積極和新疆農科院、新疆林科院、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系,爭取有關專家對哈密地區林果業的科技支持,并和他們建立了項目合作的長效機制。
高啟明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經過我的多次溝通和協調,鄭果所和哈密市政府日前已簽訂戰略性框架協議,準備在哈密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科研工作站,在高級人才培養、項目科研攻關、果品精深加工、產品推廣營銷等方面加強戰略合作。”高啟明說,此科研平臺的建立對哈密特色林果業持續、健康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2016年7月,由高啟明促成的 “2016絲綢之路經濟帶特色瓜果高端論壇”在新疆哈密召開。該論壇作為鄭果所科技援疆的一次重大活動,不僅提升了以哈密為代表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特色瓜果產業水平和產業創新競爭力,同時對于哈密“密作”品牌的打造、哈密特色瓜果產業的大發展也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此外,高啟明還積極參與鄭果所在新疆林果產業發展中的整體布局,先后參與建立了“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哈密試驗站”(以下簡稱試驗站);參與申報了“十三五”科技援疆項目“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哈密瓜果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
高啟明表示,試驗站的建立,有效幫助援疆“造血”,填補了哈密伊吾縣沒有國家級科研單位的空白。對推動該縣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透露,研究中心則預計到明年上半年建成,“此科研平臺的建立不僅能對哈密特色林果業持續健康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于全疆林果業,特別是干旱、半干旱區乃至荒漠區的果樹研究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高啟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