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十一名“八零后”博士的“抗疫選擇”
“這是一次彌足珍貴的經歷。雖然需要每天穿著比平時厚重幾倍的三級防護裝備連續工作近7個小時,呼吸不暢、大腦供氧不足、汗流浹背,非常考驗一個女生的體力,但我必須堅持,因為責任所在、使命召喚、不能后退!”連續半個月與新冠肺炎病毒“短兵相接”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80后”女博士張敏敏如是說。
時間回溯到2020年2月初,在黑龍江省新冠肺炎疫情最緊要的關頭,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接到了黑龍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的通知,提出請研究所幫助檢測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臨床采集樣品。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領導回復了4個字:全力配合。
隨即,張敏敏和研究所里其他10名“80后”博士臨危受命,以最快的時間組建新冠肺炎檢測團隊,并接受檢測任務,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吃住在研究所,整天與新冠肺炎病毒打交道,共接受樣品4000余份,出色完成了檢測任務,為黑龍江省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突出貢獻。檢測任務結束后,11名“80后”博士又在研究所隔離14天。每個人都從心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感謝組織交給我們這樣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生命里有了這段經歷,我們的人生從此大不同。”
在疫情初期,孫元博士就主動向所黨委提出,如果有新冠肺炎攻關任務,自己要報名參戰。他說:“這次疫情給我們國家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作為一名黨員和科技工作者必須沖鋒在前,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李連峰博士接受任務后安慰父母和妻子說:“我有P3實驗室操作的經驗,能保護好自己,不要擔心,更何況我是一名黨員,這個時候就必須沖上前線去,貢獻自己的力量。”李連峰的愛人是哈爾濱醫大一院的一名醫生,非常支持他,寬慰他說:“放心去吧,注意安全就好,家里有我,孩子有爸媽幫忙照顧。”李連峰親了親六個月大的兒子額頭,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
江豐偉博士的女兒也只有九個多月大,由于疫情的原因,她過年回家待了不到36個小時,就把女兒留在老家,匆匆趕回了哈爾濱。檢測工作結束后,回想起那段披星戴月的日子,她覺得很自豪:“能為黑龍江省疫情的防控貢獻一份力量,發揮了一個黨員應有的作用,這將是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經歷。”江豐偉說。
參加檢測任務時,王金良博士的妻子李超已經懷孕了,近期還要去做產檢,可李超卻對王金良說:“我能照顧好自己,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去吧!”
回憶在疫情期間多次讓妻子一個人去做產檢,王金良感慨地說:“我特別感謝愛人的理解,我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但是我會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父親。”
檢測開始后的第一天,試驗做到次日早上七點半。因為還有大批的樣品等待檢測,檢測團隊的成員們睡了兩個小時后又起床,去分析數據。他們知道疾控中心那邊要盡快拿到結果,然后進行下一步的人員隔離,追蹤密切接觸人群。大家都稍微休息一下,就一骨碌爬起來接著戰斗。蔡文通博士說:“從頭至尾,這種責任感、使命感,讓我們一直堅持下去。
這些“80后”博士們人生的前30年基本都在求學的路上拼搏,他們形容:“求學的人生就像是被綁在車輪上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停頓,也少了一些思考。”陳普成博士感慨道:“這次疫情給整個社會按下了‘暫停鍵’,從家里的陽臺望下去,空蕩蕩的馬路,安安靜靜的小區,仿佛時間也靜止了,只有晚上逐漸亮起的萬家燈火才提醒人們生活仍在繼續。”
王子龍、李慧昕、梁立濱、崔鵬飛幾位博士表示:“疫情肆虐,臨危受命,能夠學以致用,參與到抗疫工作中是一種莫大榮幸。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能夠敢于承擔、有所作為,這也是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科研人員的使命與擔當,相信多年后,回憶起此次經歷,我們仍將無悔今天的選擇、奮斗和付出!”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