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黃萎病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聯合牽頭的“全球黃萎病菌基因組研究”計劃取得重要進展,搭建了國際上第一個作物黃萎病菌資源和基因組數據庫(Verticilli-Omics),并正式上線。用戶可在該網站查閱收錄的菌種資源信息、測序基因組可視化展示、數據挖掘和分析等。
團隊首席戴小楓研究員介紹,黃萎病被稱為植物“癌癥”。作為引起黃萎病的病原真菌,大麗輪枝菌是一種毀滅性的土傳病原真菌,可侵染包括棉花、馬鈴薯、多種蔬菜瓜果和林木等在內的600多種植物,年均造成損失近百億美元;與馬鈴薯晚疫病并列為世界頭號檢疫對象。該病原難以防控的重要原因是種群結構復雜,農業生產實踐中缺少分子流行檢測技術。
針對這一難題,團隊聯合國內外16家科研機構開展協同攻關,構建了迄今為止來源最豐富的菌種資源庫,發起了“全球黃萎病菌基因組研究”計劃。目前已完成基因組解析工作(全基因組159株、重測序3624株),搭建了Verticilli-Omics數據庫1.0版本并開始線上運行。該數據庫收錄了來源于10個國家的26個寄主共8102份黃萎病菌菌種資源;釋放了159個大麗輪枝菌全基因組數據,占目前全球已釋放大麗輪枝菌基因組總數的85%;搭建了基因組可視化、基因功能檢索、基因比對等分析平臺。團隊目前還在搭建Verticilli-Omics數據庫2.0版本,主要展示全球大麗輪枝菌遺傳變異組數據。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