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制茶,需數十道工藝,要求技藝精細。近日,第二屆中國茶葉·制茶師(武夷茶)研習班在福建武夷山舉辦。這是對武夷茶科技、茶文化的再一次學習、感悟與探究,旨在培養高水平的茶葉加工技能人才、打造和弘揚茶行業工匠精神。
本屆研習班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福建省現代茶產業技術體系和福建省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舉辦,除名師授課外,非遺傳承人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指導是研習班的一大特色。
研習班邀請了全國知名茶葉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副所長魯成銀,農業農村部茶葉指導組專家、福建省現代茶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高峰,福建省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陳常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劉國英、劉寶順,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山小種紅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張筆清以及福建農林大學副教授郝志龍等專家學者授課、點評。
研習班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講授了《茶鮮葉質量管理及成品茶質量標準》《武夷茶產業現狀及茶園建設與管理》《武夷巖茶加工工藝及關鍵技術》以及制茶、審評實操等課程,還組織學員參觀了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等地,教授學員搖青、曬青、晾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加工工序的要點和關鍵技術,讓學員們進一步了解武夷巖茶產業發展情況、科技特派員幫扶機制、武夷巖茶茶園生態管理、茶樹種質資源等。
經過5天集中培訓,受訓學員們實地感受、親身體驗了武夷山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見識了當地如何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了品牌意識,感受了科技特派員制度對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開辦武夷茶研習班是武夷山落實“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精神的一次具體實踐。據悉,研習班至今已舉辦多期,得到社會和業界的廣泛認可,今后還將在福鼎、福安、漳平等重點茶區舉辦福建特色茶類研習班。(陳歡歡 于學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