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喻樹迅:讓高科技走進棉花田
在棉花培育界,有個響當當的名字——喻樹迅。他讓棉花種植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煥發出新活力。1980年以來,中國棉花學會理事長喻樹迅研究員一直從事棉花遺傳育種研究工作,在棉花遺傳育種特別是短季棉育種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近年又在棉花轉基因技術、棉花纖維發育、棉花基因組測序等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
我國人多地少,糧棉爭地矛盾突出。20世紀80年代以前,北方棉區棉農盼望一季春棉變麥棉兩熟,但原有棉花品種生育期為140天左右,不能滿足這一需求。通過對國內外早熟棉花資源的科學分析,喻樹迅提出了我國短季棉區劃,并實施了短季棉育種計劃。在他的帶領下,他所在的課題組培育出了系列早熟棉新品種,促成了棉麥兩熟耕作制度的形成。
20世紀90年代,我國棉區棉鈴蟲大暴發,每年造成經濟損失100億元以上。針對這一問題,喻樹迅主持并建立了上、中、下游合作機制,利用合作單位抗蟲基因,研發出棉花轉基因技術,大大提高了棉花轉化效率,為建立年產轉基因棉株8000株的“棉花規?;D基因技術體系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采用轉基因技術、生化輔助育種技術及常規育種相結合的方法,他主持培育了中早熟抗蟲棉品種中棉所45,該品種生育期128天,為國家麥套棉區試對照品種,累計推廣6000多萬畝。
依據我國棉花產業對優質纖維的需求,喻樹迅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了國家973項目“棉花纖維品質功能基因組研究與分子改良”,組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參加單位,開展了棉花纖維品質基礎研究工作。現在,他繼續主持第二輪棉花973項目,該項目已經在第二代轉基因優質纖維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標志著我國棉花纖維發育生物學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棉花是勞動密集型的大田經濟作物,種植管理復雜。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勞動力成本高漲,對棉花生產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喻樹迅在全國棉花界提出了“快樂植棉”理念,即棉花既要高產,達到“千斤棉”高產創建的目標,又要實現規?;?、信息化、智能化、機械化、服務社會化,大幅度降低植棉勞動強度。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