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以“生態低碳茶業先行”為主題,全國生態低碳茶生產技術示范現場會在四川省樂山夾江縣啟幕,茶葉行業專家、技術骨干及企業代表齊聚,共同探討“低碳茶”發展之路。
茶生產技術專家等實地參觀夾江茶葉發展。中新網記者劉忠俊攝
四川是茶葉大省,是茶樹和茶文化發源和發祥地。近年來,該省高度重視川茶產業發展,已形成茶區抓茶、茶企興茶、茶農種茶的良好發展氛圍。2022年,四川茶園面積穩定在590萬畝左右、毛茶產量39.28萬噸、毛茶產值人民幣365億元,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080億元,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二位。“四川有近800萬人參與茶產業,茶農人均茶產業年收入達到了5000元以上,茶園面積在千畝以上的專業村達到1090個、占茶園總面積的50%以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伍修強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和資源短缺日益凸顯,探索更加生態、環保、低碳的農業生產方式已成為當務之急。
授牌儀式現場。中新網記者劉忠俊攝
據了解,樂山市茶園面積達140萬畝,茶葉產量14.8萬噸、綜合產值300億元、綜合實力四川省第1。其中夾江縣茶葉面積達30萬畝、產量4.8萬噸,茶葉出口3.52萬噸、占全國的十分之一。目前,夾江已形成“山上種茶、茶林間種。山下種糧、稻藥輪作”立體農業模式,建成四川最大的出口茶備案基地、面積達10萬畝。“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種養模式,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樂山夾江縣委書記許天毅稱,對照專家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將聆聽專家建議,充分汲取智慧結晶,推動精致川茶高質量發展。
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宛曉春正在作《“雙碳”目標下我國茶產業固碳減排途徑》報告。中新網記者劉忠俊攝
會上,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宛曉春作《“雙碳”目標下我國茶產業固碳減排途徑》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博士李鑫作《生態低碳茶技術模式》報告;浙江托普云農科技有限公司行業解決方案總監龍捷頻作《數字技術賦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阿里云智能集團能耗云總經理周文聞介紹了茶葉碳足跡平臺開發有關情況。
據悉,本次現場會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主辦,會上啟動了生態低碳茶相關標準制定工作,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還授予夾江縣“全國生態低碳茶示范基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