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基礎研究已開啟“量質雙升”發展新階段、中國農業科學研究的熱點前沿主題正在與世界深度融合、我國涉農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突顯……12月6日,2023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召開,論壇上發布了《2023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2023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2023中國涉農企業創新報告》等一系列最新成果。
中國農業科技論文“量大質低”現象得到改善
科技論文和專利是反映科技創新能力的直觀指標。《2023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報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科技情報分析與評估創新團隊研制,基于論文和專利數據,對22個農業代表國家及其機構的整體農業科技競爭力進行了深入分析。
報告顯示,中國農業科技論文發文量排名全球第一,代表論文質量的高被引論文量排名全球第一、Q1期刊發文量排名全球第一、CNS期刊發文量排名全球第三、主導型國際合作論文量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及中國機構的農業科技論文學科表現愈加出色,中國科技論文競爭力排名第一的學科較上一個統計時段(2017-2021年)增加2個(植物保護、水產漁業),達到8個;中國在農業農村經濟政策學科實現了全球TOP10入選機構零的突破。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質量取得長足進步,高被引論文量增長的驅動作用顯著。
2018-2022年,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競爭力持續穩居全球第一方陣,中國農業科技論文競爭力指數全球第一,中國農業專利競爭力指數全球第二。
專利方面,中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但是中國農業領域97%的專利申請布局在本國范圍,域外專利保護水平亟待提高。中國PCT專利占比僅0.84%,比上一個統計時段(2017-2021年)增加了0.04個百分點;域外專利占比2.57%,與上一個統計時段(5.35%)相比有所下降;專利家族規模依舊為1.04,在技術重要性和保護范圍方面與先進國家差距較大。應進一步加強域外專利保護,提升專利質量以及專利保護范圍和水平,為中國農業科技走出去提供知識產權保障。
中國農業科學研究的熱點前沿主題正在與世界深度融合
此次發布的《2023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報告,同樣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科技情報分析與評估創新團隊研制,報告以Web of Science平臺SCI論文和CSCD論文數據(2018-2022年)為基礎,結合共被引理論和語義聚類方法,最終遴選獲得農業9大學科62個農業研究熱點,其中12個研究熱點最具前瞻性,同時被確定為農業研究前沿。
報告總體分析了農業9大學科研究熱點前沿的發展趨勢,從農業領域總體、農業各學科以及各熱點前沿3個層面評估了全球國家和機構的研究活躍程度及表現力。
報告指出,創新攻關育種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有效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等當前中國國家農業重大戰略需求與全球農業熱點前沿之間主題契合度較高,表明中國農業科學研究的熱點前沿主題正在與世界深度融合,主要體現在作物重要性狀形成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解析、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在水產動物遺傳改良中的應用、多源遙感技術在作物產量估測中的應用、無人機遙感技術在農業監測中的應用研究、食物供應鏈韌性及其優化、農產品功能組分的腸道健康調控機理、農產品質量安全中的生物傳感技術、農產品加工副產物高質化利用等熱點前沿創新研究中。
報告還提及,中國的農業研究熱點前沿國家總體表現力得分(65.38)全球排名第一,總體貢獻度、影響度和引領度繼續穩居全球第一,中國農業熱點前沿研究的積極主動性及活躍度繼續提升。同比前一個五年滾動周期(2017-2021年),近五年(2018-2022年)中國農業研究熱點前沿的總體表現力全面提升,全球份額由28.42%增長至35.15%,國家貢獻度的全球份額由31.69%增長至41.71%,影響度的全球份額由35.24增長至40.45%,引領度的全球份額由18.32%增長至23.67%,這說明中國農業熱點前沿研究的成果產出量持續增加,發揮主導力的產出也在增加,影響力持續升溫,目前應著力加快將活躍轉變為重大突破的步伐,將研究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我國涉農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突顯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舉措。
《2023中國涉農企業創新報告》以中國上市涉農企業為評價對象,構建了包括創新投入能力、創新產出能力和創新環境三個層面的中國涉農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基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信息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企業專利數據,連續四年對我國上市涉農企業的創新能力現狀及變化進行評價。
報告結果顯示,我國涉農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突顯,連續四年創新指數穩步提高。2019—2022年涉農企業創新指數從46.85提高到48.11(滿分100)。涉農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逐步成為創新投入主體。2019—2022年涉農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60%提高到2.75%。涉農企業尚未成為創新決策主體,但協同創新意識顯著提高。涉農企業尚未成為科研組織主體,最大短板在于高水平創新平臺缺失。
涉農企業的創新環境正在持續優化,國家支持力度不斷加強。上市涉農企業“創新環境”得分(45.96)相比2021年增長了11.23%。種業行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種業振興取得積極進展。種業創新能力得分(58.39)在10個涉農子行業中排名第二,提升速度最快,“創新投入能力”(63.45)得分在所有子行業中排名第一,“創新環境”(60.92)排名第二。中央國有涉農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引領者。2022年中央國有涉農企業創新指數(54.55),相比2021年增長了3.14%,穩居第一。
報告建議,強化涉農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制度設計突出涉農企業主體地位。對于大型涉農國有企業,以政府合作項目形式推動其參與投入應用基礎研究。對于民營涉農企業,考慮設置創新啟動資金、補貼等機制,大力扶助使其成為應用性創新主力軍。打造一批帶動性強的重大應用場景向企業開放。政府部門發布應用場景征集指南,引導涉農企業成為場景設計開發、資源開放和應用示范的實施主體。遴選數字鄉村建設、智慧農場等若干新技術,打造應用場景樣板工程。
同時,出臺農業創新聯合體指引和支持措施。支持涉農企業牽頭成立的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級重大項目,擇優給予股權投資、政府補助或貼息等資金支持。支持創新聯合體健全知識產權共享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