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廣大農業企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在守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加快科技創新、強化科技支撐,推進降碳減污、加速綠色轉型,發展聯農帶農、促進農民增收等領域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農業企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主體。廣大農業企業堅定信心、直面挑戰,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內強管理,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效能;外拓市場,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踐行聯結農戶對接大市場的社會責任;綠色發展,彰顯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擔當,整體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趨勢,為支撐國民經濟社會全局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同時,各級政府部門為農業企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加快龍頭企業扶優培強,支持農業企業創新發展,促進農業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截至2024年,全國共有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285家,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萬多家。農業企業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2024中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分析報告(二)——基于中國農業企業500強的調查》由農民日報社《2024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評價》課題組發布。分析報告主要圍繞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500強農業企業進行分析。從整體情況來看,500強農業企業在經營狀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聯農帶農等方面表現出強有力的發展動力和帶動作用。該報告基于中國農業企業500強(以下簡稱500強企業)相關數據,對中國農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整體畫像,為農業產業政策制定和社會各界觀察農業企業提供參考和窗口。
基本情況
(一)經營收入穩步增長,民營企業“含量”最高
2023年中國農業企業500強的總營業收入達到49994.10億元,同比增長4.18%(未剔除通脹因素,下同),較2021年增長16.65%,顯示出農業企業在整體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500強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也從2021年的90.34億元增至2023年的99.99億元,體現出企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和市場份額的穩步提升。2023年,500強企業中國有企業的平均營收為134.36億元,是500強企業平均營收的1.34倍;國有企業總營收占500強總營收的比例從2021年的26.98%增加到2023年的28.22%,呈現增長趨勢,體現出國有企業持續做強做優做大的趨勢。從企業所有權性質看,500強企業中民營企業有326家,占總數的65.20%,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在500強企業中占比仍然最高;國有企業占比為21.00%,外資企業占比為5.20%,合資企業占比為3.60%,其他類型企業占比為5.00%。民營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活躍增長點,其數量的固穩將激發更多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二)區域分布均衡性有待改善,行業利潤率差異明顯
從區域分布看,2023年,500強企業中東部地區企業數量達到264家,占比52.80%。雖然其同比下降3.40個百分點,但仍占有絕對優勢;中部地區占18.20%,同比增加3.80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占15.60%,東北地區占13.40%,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從省份分布看,山東(占28.20%)、廣東(占8.40%)、黑龍江(占7.40%)排名前三。超過20家的?。▍^、市)還包括安徽(24家)、江西(23家)、遼寧(21家)和北京(20家)。
圖1 500強企業區域分布
從行業分布來看,產業領域多元,盈利能力分化明顯。500強企業的行業分布相對均衡,食品、糧油、農產品流通、畜牧和飼料等行業入圍數量相對較多。其中,食品行業入圍數量達到139家,在500強企業中占比最高;糧油和農產品流通行業分別以104家和98家的入圍數量排名第二和第三,顯示出500強企業在保證農產品穩定供應中的重要作用。與上一年度相比,入圍的糧油企業增加了21家,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增加了13家,水產企業減少了12家。從行業利潤率看,2023年,飲料和酒類行業的凈利潤率最高,為8.62%;其次是農業投入品行業(4.16%)和食品行業(3.67%);受行業周期性影響,畜牧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率僅為1.15%;受能源價格上漲擠壓盈利空間等因素影響,農產品流通行業平均凈利潤率降至2023年的2.06%。
圖2 2023年500強企業行業分布(單位:家)
(三)企業內控管理和風險防范意識增強,整體保持較強發展韌性
凈資產收益率(ROE)是衡量企業利用其資產創造利潤能力的重要指標。從500強企業數據來看,企業的平均ROE從2022年的-0.13提升至2023年的0.09,成功實現了由負轉正。這一變化表明500強企業在提升資產利用效率上取得成效。但從整體上來看,農業企業的盈利能力仍待提升。近年來,市場需求的變化、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以及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使得企業在成本管理和利潤優化方面面臨很大挑戰。2023年,500強企業的平均凈利潤率為2.83%,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凈利潤率變化不僅表明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的成本控制難度加大,也凸顯了當前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和盈利空間被壓縮的現實。為增強企業應對風險和沖擊的能力,各級政府出臺多項補貼政策,農業企業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受益。2023年,500強企業的平均財政補貼總額達0.45億元,同比增長7.14%。財政補貼的增長為企業在技術研發、生產改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企業增強應對風險能力、提升產業韌性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企業也積極應對挑戰,“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呈現出穩中求進的態勢。資產負債率是總負債與總資產的比值,反映企業的財務結構和長期償債能力。2023年,500強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3.24%,同比下降0.80個百分點,顯示出農業企業在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資產負債率的下降不僅反映了企業在合理利用債務融資和優化資本結構方面的努力,也表明其整體抗風險能力有所提升。從行業分布來看,農業社會化服務行業(60.41%)和農產品流通行業(58.25%)的資產負債率位列前兩名,表明這兩個行業在運營中對外部融資的依賴較大,尤其是在市場競爭激烈和流通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企業需要更多資金支持其業務擴展與供應鏈優化。飲料和酒類行業(47.74%)及水產行業(47.79%)的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說明這些行業在財務管理上保持了較高的穩健性,資金運作效率較高。
從運營能力和成長能力來看,500強企業仍然保持著較強的經濟活力。500強企業的平均資產總額達100.48億元,同比增長5.33%,反映出500強企業資產規模仍保持較快增長態勢。總資產周轉率是衡量企業總資產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標,總資產周轉率越高,說明企業的資產使用效率越高。2023年,500強企業的平均總資產周轉率達到1.59,同比提高0.05。長期來看,企業經營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圖3 2023年500強企業分行業平均利潤率
(四)品牌建設投入增加,電子商務發展迅速
在品牌建設方面,2023年,500強企業品牌建設與廣告投入金額均值為0.38億元,在利潤減少的情況下仍同比增長3.71%,體現了500強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對品牌價值的重視。500強企業在立足國內大循環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國際循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其中,前100名500強企業品牌建設與廣告投入金額均值為0.82億元。分行業看,飲料行業、食品行業和奶業行業2023年品牌建設與廣告投入金額均值相對較高,分別為1.60億元、0.75億元和0.57億元。2023年,500強企業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94.40%,同比增長0.60個百分點,質量管理體系的普及率接近全覆蓋,表明500強企業對產品質量和管理規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發展電子商務方面,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在政策的支持下,2023年,500強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均值同比增長6.40%,達到7.38億元,表明500強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和電子商務應用方面持續進步。前100名500強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均值達到21.18億元,飲料和酒類企業平均電子商務交易額同比增長35.61%,食品企業同比增長26.07%,投入品企業同比增長23.64%,占比較高。與此同時,畜牧、水產和飼料企業電商交易呈現負增長。
科技創新情況
農業企業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2023年,500強企業的科技創新投入數量和強度穩步提升,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科技投入規模持續增長,科技投入水平不斷提升
2023年,500強企業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額均值為0.67億元,同比增長4.51%,顯示500強企業抓住了發展的關鍵,在科技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這為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從行業分布來看,農業投入品行業(1.06億元)和飼料行業(0.87億元)在R&D經費投入方面位居前列,反映了技術密集型領域對研發的高度需求。這些行業通過加大科技研發力度,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和生產工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未來,投入相對不足的行業需要加快技術升級步伐,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管理效率,以應對市場競爭和消費升級的需求。
科技投入強度(即企業R&D經費總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業科技創新力度的重要指標。2022年,500強企業的平均科技投入強度為1.44%,略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強度(2022年1.39%)。這一數據表明,農業龍頭企業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與工業企業相當,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從具體行業來看,2023年,農業投入品行業的科技投入強度最高,達到3.35%,明顯高于其他行業,表明該行業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居于領先地位。農業投入品行業的高投入主要體現在種子技術、生物農藥和高效肥料等領域。
(二)科技人才占比增加,員工培訓力度加強
人才作為企業創新的第一資源,是推動科技研發的關鍵力量。長期以來,科技人才匱乏一直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農業企業在吸引高端科技人才方面面臨挑戰,尤其是一些傳統行業的研發崗位吸引力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企業在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上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員工培訓成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2023年,500強企業培訓次數平均為99.40次,同比增長6.50%,體現出企業越來越重視員工素質能力和工作績效的提升。2023年,500強企業科技人員占比均值為11.19%,同比增長0.40個百分點,比2021年增加了0.73個百分點,這反映出企業在吸引和培養科技人才方面所作努力卓有成效。各行業科技人員占比相對接近,糧油、水產、飼料、農業投入品和其他特色產業的科技人員占比均值在12%~13%之間,畜牧行業科技人員占比均值為8.92%,相對較低。
圖4 2023年500強企業分行業平均科技投入強度和科技人員占比
綠色發展情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生態低碳農業是中國特色農業強國的重要特征。2023年,500強企業積極推進綠色轉型,在綠色發展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農業企業的綠色發展意識明顯增強。
(一)綠色發展意識增強,節能減排取得明顯進展
在綠色生產方面,2023年,500強企業的綠色生產投入強度(綠色生產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值為1.38%,同比增加0.05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表明,盡管整體增幅有限,但500強企業在綠色生產領域的投入仍在增長,為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提供了保障。分行業看,飼料行業綠色生產投入強度相對較高,達到2.11%;農產品流通行業相對較低,為0.39%。在節能減排方面,2023年,500強企業單位營收綜合能耗均值為0.27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3.67%,表明500強企業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生產流程和采用清潔能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綠色稅制釋放發展紅利,環境管理體系建設日益完善
環境稅收優惠政策是對采取有利于環境行為的企業給予的減稅、免稅優惠政策。環境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為500強企業發展綠色生產提供了激勵機制。2023年,500強企業平均獲得的環境稅收優惠為78.56萬元,同比增長20.59%,增幅較大。這不僅體現了政府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也說明更多企業通過綠色發展方式切實享受到了政策紅利。這些稅收優惠為企業減輕了經濟負擔,推動其在節能減排、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持續改進和發展。2023年,獲得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500強企業達到278家,占比55.60%,較2022年增加了2.6個百分點。這一增長表明,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認識到環境管理體系對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行動完善相關管理機制。這不僅為企業的綠色轉型奠定了基礎,也為行業樹立了良好的標桿。數據顯示,環境信息公開透明的企業數量占比達到81.00%,與2022年持平,說明大部分500強企業已經建立了較為成熟的環境信息披露機制。這一機制的完善不僅增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提升了其品牌形象和公眾信任度。在消費者和社會公眾對綠色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環境信息披露已成為500強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履行社會責任情況
農業企業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推動者,不僅在產業鏈條上發揮著引領作用,更是聯結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橋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500強企業通過多種聯農帶農機制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一)黨建工作發揮引領作用,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2023年,500強企業董事會和監事會中黨員比例均值達到70.17%,同比增長1.01個百分點,表明黨建工作在農業企業管理中得到持續強化。2023年,500強企業前五大股東持股比率均值為90.48%,較2022年下降0.29個百分點。這表明企業股權結構相對集中,能夠在決策中保持穩定和高效的執行力;持股比例的微幅下降反映出企業在引入更多中小股東或開展股權多元化方面有所嘗試,以增強靈活性或吸引外部投資。獨立董事可以在董事會中發揮參與決策、監督制衡、專業咨詢作用。2023年,500強企業獨立董事人數占董事會總人數比例均值達到40.47%,超過1/3。
(二)聯農帶農機制完善,經營主體加快融合發展
2023年,500強企業通過合作聯結、股份聯結、合同聯結等多種模式,平均帶動農戶數量達到5.77萬戶,同比增長12.04%。其中合同聯結平均帶動農戶數量為3.46萬戶,同比降低3.02%;合作聯結平均帶動農戶數量達到2.63萬戶,同比增加53.69%;股份合作聯結平均帶動農戶數量為0.78萬戶,同比增加5.65%。合作聯結模式的快速增長,顯示出“農業企業+合作社”等產業主體融合發展的趨勢。農業企業在整合產業資源、提升小農戶生產能力以及拓寬農產品市場渠道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與生產經營主體相結合,能夠發揮更強的聯農帶農作用,同時也能夠克服信息不對稱導致管理成本過高的問題,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效率。2023年,500強企業中為合作社、家庭農場或合作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的有351家,比2022年增加了4家,表明更多農業企業主動通過技術支持、市場信息共享以及農機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幫助小農戶提升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從季節性用工數量看,2023年,500強企業平均雇傭的季節性用工數量達到2010.49人,同比增長8.28%,反映了農業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優化用工機制方面的積極推進,不僅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地區的就業壓力。
(三)帶農增收取得明顯成效,社會公益事業投入增加
2023年,500強企業平均帶農增收金額達到3.34億元,同比增長5.70%,充分體現了農業企業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輻射作用。其中,奶業行業帶農增收金額均值最高,達7.62億元,顯示出奶業行業在產業鏈延伸、區域經濟帶動和農民參與生產中的突出貢獻。相比之下,糧油行業和農產品流通行業盡管規模較大,在聯農帶農機制上的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2023年,500強企業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投資均值達到0.29億元,同比增長18.33%。這一增幅表明,500強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力度持續提升,不僅提升了區域經濟活力,還為農民創造了更多穩定的就業機會。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企業對農村地區的捐贈力度也在穩步增加。2023年,500強企業對農村地區的捐贈金額均值達到82.32萬元,同比增長0.33%,體現了500強企業在支持鄉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益事業方面的持續努力。
表1 2023年500強企業分行業平均帶農增收金額和帶動農戶數量
結語
2023年,中國農業企業500強穩扎穩打、提質增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在營收能力、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展現了高質量發展態勢。這些數據不僅是500強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的反映,也是其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成效的體現。與此同時,500強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等共性問題,但隨著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政府扶持力度增加以及社會輿論環境優化,農業企業將以更強的信心和底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立足當下,500強農業企業面臨的利潤周期性下降、科技人才不足、綠色發展水平低等問題,需要以轉型升級為突破口,圍繞重點領域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整體行業邁向更高水平的發展階段。一是加大對農業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實現降本增效,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生產效率,優化管理流程和供應鏈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考慮到農業企業聯農帶農的社會責任和特殊性,從龍頭企業認定到政策優惠,重點考慮聯農帶農惠農效果好的企業。二是鼓勵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培養。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貼近實際需求,將具有實用性的技術向產品產業轉化應用;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支持企業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盡快補齊農業科技金融產品供給短板,支持培育一批龍頭型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和高速成長型農業科技領軍企業。三是多措并舉提升農業企業綠色發展水平。優先支持環保技術較為薄弱的行業,推動綠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鼓勵企業提高綠色生產技術研發投入;加強政策引導,推動更多企業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確保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落實;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優化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監管和透明度,推動環境信息公開,鼓勵企業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作者單位:郭蕓蕓、王振東,農民日報社三農發展研究中心;韓昕儒,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劉軼芳教授,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實驗室主任何可教授對文章綠色發展情況部分亦提出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