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良種良法加良田保證玉米創高產
日前,記者跟隨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的專家來到寧夏農林科學院作物所試驗田,參觀了中單909在這里的高產試驗情況。中單909的培育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黃長玲告訴記者:“中單909在這里每畝能種到12000株。密度這么高,每株都有果穗,而且長得十分均勻。通過仔細觀察,沒有空稈也沒見倒伏,搞研究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做到的。”
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在同心縣河西鎮農場村村民丁良成的田頭,對他種的中單909玉米進行現場測產。丁良成告訴記者:“今年,我種了8畝中單909。去年種的先玉335,畝產達到1100公斤。這個品種感覺容易倒伏,今年同心縣在我的田里進行高產試驗,種了中單909,密度比其他品種大。今年夏季遇到高溫干旱天氣,這個品種沒出啥問題,往年遇到這種天氣,地里的莊稼都死掉了。”有關專家經過現場測產,結果為1.2畝高產試驗基地中單909畝產達到1148.9公斤。在永寧縣寧夏農林科學院作物所試驗基地,專家又測得1.5畝中單909平均畝產1251.5公斤。10月10日,從新疆奇臺縣傳來喜訊,5畝中單909測得畝產1332.01公斤。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張保明說:“中單909是今年的國審品種,他們有望把這一品種作為繼中單2號之后又一個大品種來推廣。中單909的特點:一是株型好,穗位比較低,抗倒伏。二是產量高,玉米棒表現里外均勻,有利于均衡增產;空稈少,產量能保證。三是抗病性好。作物所努力下大力氣來深入研究,要求搞栽培的專家與育種專家一起研究它的良種良法。這一品種的適應性好,除了西北地區以外在黃淮海地區也可種植。栽培專家正在進行高產規律試驗,找出它的適應性和適應范圍,同時與施肥、澆水相配套。從玉米增產角度說,耕地質量的提升要給予高度重視。玉米現已成為播種面積最大的作物,但是總產量還不是第一,因為土地質量達不到,不是栽培技術落后。目前,要重視良種與良法,還要有良田的‘三良’工程。耕地質量不提升,灌溉條件和土壤肥力不跟上,再好的品種,再好的栽培技術也要受影響,因此基礎工程要給予高度重視。現在,耕作層較淺,土壤板結,蓄水保肥能力較弱,改善這一狀況,玉米的性價比就會提高。”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