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科學報]大力培育創業型農戶的政策建議
發布時間:2012-03-05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12年3月5日|作者:黃大昉
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城鄉一體化程度的加速,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和非農就業,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農村人口素質低和空心化問題加劇了農業生產率降低、技術推廣緩慢、農村經濟萎靡、農民增收困難等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成為亟待破解的新的“三農”難題。
在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培育現代農民,推進農民群體結構合理化,是實現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優化農村人力資源結構涉及諸多復雜問題,要從不同方面入手加以解決,但大力培育創業型農戶應該作為一個主要抓手和重要目標。
為了進一步加快創新型農戶的培育,充分發揮他們的源頭引導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設立創業農民發展專項資金。政府可在試點基礎上設立創業農民發展專項支持資金,搭建農民創業平臺,逐步形成有利于農民創業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可以培育特色產業為重點,以土地優惠、貸款貼息、減免稅費、經營補貼、政策優惠和后期獎勵等方式予以扶持。可劃撥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創業基地和各類種養基地的場地和設施的建設。
加強農村教育科技培訓。一是堅持開展科研院校開門辦學,開展“科技下鄉”、“科技扶貧”等活動并使其制度化和規范化。二是充分發揮各類教育資源的作用,逐步建立起政府、用人單位、農民個人共同分擔的農村勞動力培訓投入機制。三要適度調整扶貧和補貼資金的使用方向,將扶貧資金重點用于減免偏遠落后地區農村的教育和相關費用支出,以保障所有兒童都能享受義務教育。四可設立專項資金,加快培養農村各類實用科技人才隊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積極發展“執照農民”,提高農村市場化程度。通過明晰農民主體資格、提高資信度,進一步增強品牌意識、合同意識和市場主體意識、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研究員黃大昉)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