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60余名專家聯合防治鎘污染稻田
[科技日報]中國農科院向南方稻米重金屬污染“宣戰”
發布時間:2015-03-30
|來源: 《科技日報》2015年3月30日|作者:林暉 王宇
新華社長沙3月29日電 (記者林暉 王宇)中國農科院將組織160余名各學科專家聯合攻堅,從農業生產的全產業鏈各環節入手,探索研究可復制、易推廣的鎘污染稻田防治技術。
這是記者從29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中國農科院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協同創新行動啟動會上獲悉的。
項目負責人、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劉仲齊介紹,項目研究內容包括鎘污染特征與遷轉規律、污染過程防控和末端治理三個方面。鎘污染特征與遷轉規律主要研究鎘污染的特征、來源及在土壤與水稻中遷轉的規律,如鎘在水稻根、莖葉、籽粒等不同部位的聚集規律與機制等;污染過程防控從溯源開始,篩選出水稻鎘低積累品種,再研究灌溉水鎘消減、重金屬高效鈍化、鎘污染稻田耕作等技術;末端治理主要研究鎘在稻米中的富集部位和賦存形態,探索鎘超標稻米的安全加工技術和富鎘稻稈資源化利用技術。
“這是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啟動的第一個區域發展類協同創新行動。”出席啟動會的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表示,農科院將組織跨學科集群、跨學科領域、跨研究所的科研團隊開展聯合攻關,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力爭建立低成本、易推廣、可復制的南方鎘污染稻田安全生產技術體系,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根據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去年公布的調查數據,與“七五”時期相比,鎘的含量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區和沿海地區增幅超過50%,在華北、東北和西部地區增加10%至40%。
這是記者從29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中國農科院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協同創新行動啟動會上獲悉的。
項目負責人、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劉仲齊介紹,項目研究內容包括鎘污染特征與遷轉規律、污染過程防控和末端治理三個方面。鎘污染特征與遷轉規律主要研究鎘污染的特征、來源及在土壤與水稻中遷轉的規律,如鎘在水稻根、莖葉、籽粒等不同部位的聚集規律與機制等;污染過程防控從溯源開始,篩選出水稻鎘低積累品種,再研究灌溉水鎘消減、重金屬高效鈍化、鎘污染稻田耕作等技術;末端治理主要研究鎘在稻米中的富集部位和賦存形態,探索鎘超標稻米的安全加工技術和富鎘稻稈資源化利用技術。
“這是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啟動的第一個區域發展類協同創新行動。”出席啟動會的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表示,農科院將組織跨學科集群、跨學科領域、跨研究所的科研團隊開展聯合攻關,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力爭建立低成本、易推廣、可復制的南方鎘污染稻田安全生產技術體系,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根據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去年公布的調查數據,與“七五”時期相比,鎘的含量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區和沿海地區增幅超過50%,在華北、東北和西部地區增加10%至40%。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