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 加快農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攻關
趙立欣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報告還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作為從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工作者,我們深感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農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攻關,發揮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的引領作用,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樹牢綠色低碳理念,推動農業綠色低碳轉型。“十四五”時期,我國“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入了新發展階段,這對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前提,準確把握降碳和保供的關系,以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農業發展由單純重視產量轉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形成“脫碳降碳—減排減污—擴綠增匯—持續增長”協同發展的新局面,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二是創新綠色低碳技術,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加快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開展以水土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退化和污染耕地治理修復、農業投入品減量、農業廢棄物資源高效利用等為重點的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聚焦種植業節能減排、畜牧業減排降碳、漁業減排增匯、農田固碳擴容、農機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等技術模式推廣應用,降低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鞏固提升農業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人才培養和學科體系建設,提升重大成果產出能力和科技核心競爭力。
三是構建監測評價體系,支撐農業綠色低碳發展。加強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監測、核算、報告和核查體系建設,完善監測指標、關鍵參數、核算方法,加快遙感測量、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化信息化監測技術的推廣應用。優化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在全國范圍內布設稻田、農用地、養殖場等監測點位,推動構建科學布局、分級負責的產地環境、農田氮磷流失、農業減排固碳等監測評價體系,開展甲烷、氧化亞氮排放,農田、漁業固碳,農村可再生能源替代等定位監測和調查,系統開展數據比對與分析評估,形成常態化監測。探索構建農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開展動態監測評估,發揮指標體系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