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農業農村科技整體水平顯著提升,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縮小,農業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顯著增強”。在今天舉行的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發布了《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報告(2012—2017)》(以下稱報告)時提到這一說法。
具體來看,截至2017年,我國農業科學SCI論文發文數量占全球9.4%,被引用次數列世界第二位,我國農業領域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
此外,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取得了超級稻、轉基因抗蟲棉、禽流感疫苗等一批突破性成果。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達95%,畜禽水產供種能力不斷提升。2017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
唐華俊同時談到我國農業科技面臨的4大挑戰和需求: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切要求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取得新進展;提升農業產業質量效益競爭力,迫切要求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取得新突破;促進農業綠色發展,迫切要求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取得新成效;支撐農業產業興旺,迫切要求農業農村科技助力農業企業市場競爭力。
當天,唐華俊還展望了我國農業科技前景:到2035年,我國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部分關鍵領域居世界領先水平,若干領域引領全球農業科技發展,到2050年力爭將我國建成世界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強國,對全球農業科學發展做出重大原創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