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7月19日電 (記者黃哲雯)“H7N9病毒對禽類無致病力,但該病毒侵入人體發生突變后,對哺乳動物的致病力與水平傳播能力得到明顯增強。”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科研團隊的這一最新研究,揭示了H7N9病毒存在較大人間大流行的風險。這篇7月19日在線發表于美國《科學》雜志上的報告說,H7N9有可能通過飛沫“高效傳播”。
陳化蘭團隊通過全基因序列比較發現,從禽體中分離的H7N9病毒和從人體中分離的H7N9病毒基因組高度同源,它們僅有不到30個氨基酸的差別。盡管有些病毒仍然保持著識別禽類呼吸道上皮細胞受體的能力,但所有從禽體和人體中分離的病毒都具有結合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受體的能力。這正是H7N9病毒容易感染人的主要原因。
科研人員利用家禽和小鼠測試了H7N9病毒的致病能力,發現從禽體內分離的H7N9病毒對雞、鴨和小鼠無致病性,但從人體內分離的H7N9病毒可引起小鼠嚴重發病,體重下降超過30%,甚至死亡。進一步分析表明,人體的H7N9分離株在小鼠體內的復制能力與致病力較強的原因是其在人體復制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
由于流感病毒在哺乳動物雪貂與人類中的傳播特性非常接近,因此雪貂常用作模式動物開展流感病毒傳播的相關研究。科研人員利用雪貂測試了2株禽體H7N9分離病毒和3株人體H7N9分離病毒的傳播能力。結果也證明,3株人體分離病毒在雪貂中的復制能力明顯強于2株禽體分離病毒。對這5株H7N9分離病毒的呼吸道飛沫傳播測試發現,其中1株禽體分離病毒和所有3株人體分離病毒在雪貂中均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且1株人體分離病毒傳播效率最高。這說明,人體的H7N9病毒可經飛沫在雪貂中高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