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產“北增南減”技術補貼成亮點
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程式華:全國水稻總產實現“七連增”,生產區域分布“北增南減”。在南方雙季稻產區,受前期低溫寡照和后期洪澇災害等因素影響,早稻減產204萬噸,東北稻區黑龍江、吉林省稻谷產量增幅較大,如黑龍江水稻總產比上年增產270萬噸,增幅17.1%。
在以糧食直補等“四補貼”政策為核心的普惠制強農惠糧政策的基礎上,2010年國家出臺實施了技術補貼政策,成為糧食生產政策的新亮點。
玉米增產幅度大總產再創歷史新高
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世煌:金融危機后我國玉米深加工業下游需求增長較快,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對玉米消費需求增長明顯;同時,2010年下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回升,養殖效益改善,生豬存欄回升,玉米飼用需求明顯上升。由于2009年國內玉米減產,但2010年來需求旺盛并持續增長,加上宏觀經濟通脹影響,2009~2010年度國內玉米價格持續走高,同比上漲了18%。
2010年,全國玉米面積連續第七年增加,預計達3100萬公頃,玉米單產較上年略增。總產再創歷史新高。
小麥全球減產國內連續第七年豐收
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肖世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2010年全球小麥產量為6.48億噸,比上年減少5.1%,主要原因是俄羅斯減產32%。全球消費量達到6.68億噸,比上年增加1.2%。小麥供求相對緊張。
2010年我國小麥連續七年增產。全國冬小麥產量為10879萬噸,比上年增加近100萬噸。總體來看,我國小麥供應充足,為國內市場穩定奠定了基礎。
受全球小麥減產等因素影響,2010年國際小麥價格呈現高位震蕩態勢。1~11月美國墨西哥灣硬紅冬麥(蛋白質含量12%)平均離岸價為233.91美元/噸,同比上漲11.92%。在國家大幅度提高最低收購價政策作用下,2010年以來我國小麥市場保持穩中趨漲態勢。
大豆單產提高總產增加
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韓天富: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2010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為880萬公頃,較上年減少39萬公頃,減少4.2%;單產為1.73噸/公頃,較上年增加0.1噸/公頃;總產1520萬噸,較上年增加22萬噸,增幅1.5%。考慮間套作大豆未計算面積等因素,2010年我國大豆實際總產可達1800萬噸以上,主產區單作大豆平均單產可達2.0噸/公頃以上,均創歷史新高。
2010年國家繼續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實行大豆臨時收儲政策,收儲價格為3800元/噸,比去年增加60元/噸。收儲政策的實行和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上漲,促進了國產大豆的銷售,有效保護了豆農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