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春耕正當時。
記者近日在黑龍江、山東、云南、安徽等地采訪了解到,各地積極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搶抓農時開展春耕備耕,穩面積、提單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努力為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打下良好基礎。廣袤田野上,處處是辛勤耕耘的身影,播種著豐收的希望。
不負春光,各地搶抓農時開展春耕備耕
清晨,云南滄源佤族自治縣勐甘村的稻田里,翻耕、施肥、播種、蓋膜……村民們正忙著為水稻育秧。“我們抓緊育好秧,過段時間就可以插秧了。”村民田依生說。
3月11日,云南滄源佤族自治縣勐甘村村民在稻田里育秧。(葉曉萌 攝)
滄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紅英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對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等進行了部署。春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關鍵環節,對于確保糧食豐產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為了保障“米袋子”,滄源縣積極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今年縣里水稻計劃種植5.29萬畝,與去年基本持平。
一年之計在于春。此時,隨著氣溫回升,大江南北都進入了春耕備耕的農忙時節。
在山東,早已破土而出的麥苗已陸續返青起身,人們緊抓田間管理,促進小麥更好地生長。
在安徽,長江沿線油菜花綻放正盛,農民們忙著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
千里之外的黑龍江,封凍的土地逐漸冰雪消融,農民們忙著挑選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預計4月上旬開始中稻育秧、“五一”前后玉米大豆大面積播種。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3月17日,全國已春播糧食完成意向面積的3%。分作物看,早稻已育秧41.3%,已栽插4.7%。中稻已育秧7.1%,零星栽插。春小麥已播種5.5%,春玉米已播種2.2%,春大豆已播種0.8%。
科技賦能,讓春耕備耕更加高效綠色
走進山東桓臺縣起鳳鎮起南村,高標準農田里連片的麥子長勢正旺,一臺桁架式噴灌機正在作業。長190米的“身軀”、自走式的作業方式,使它可以對麥苗進行精準水肥施用,比傳統灌溉方式節水30%到50%。
“這種智慧農機不僅省水,還能節省時間和人工成本。”起南村黨支部書記魏銳祚說,噴灌機同時配備智能化物聯網系統,通過采集、分析農情數據,可以實現遠程水肥一體化灌溉,減少干熱風影響,調節田間小氣候。
除了有良機、良田,起南村還在基層農技專家的指導下,積極應用了良種,運用了先進的農業技術,這讓魏銳祚覺得前景更加值得期待。“我們村小麥種子都來自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是優質強筋品種的‘濟麥20’。結合全縣推廣的種子包衣技術,小麥的幼苗質量都很好。”他告訴記者。
3月12日,在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濟寧大糧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機手正在為農戶提供春季田間管理服務。新華社記者葉婧 攝
記者走訪看到,良種良法良機良田的深度融合已逐漸廣泛應用于春耕生產,有效助力春耕備耕。
近年來,高性能免耕播種機在東北四省區得到快速推廣應用。目前,東北四省區適于實施保護性耕作的高性能免耕播種機已有10.9萬臺,今年計劃實施保護性耕作1億畝以上。
匯聚力量,齊心協力抓好春耕生產
這幾天,安徽亳州市渦陽縣的科技特派員程效飛每天惦記著楚店鎮三里趙村地頭的苗情。“當前是病蟲害防治關鍵期,我包保的8戶種糧大戶都要走到,得實地查看小麥長勢,指導他們結合天氣適時追施化肥農藥,確保小麥健壯生長。”程效飛說。
據渦陽縣農技推廣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正摸排各鄉鎮植保機械底數,確保統防統治及時到位。目前170名農技人員、300多名科技特派員已經到村、到田塊指導農戶科學防治病蟲害。
為保障春耕備耕順利推進,農業、農資、氣象、水利、交通等多方力量匯聚在一起,共同澆灌豐收的希望。
近期,農業農村部啟動2024年下沉一線包省包片指導活動,聯合中國農科院糧油作物專家團和科技小分隊,在春耕春管的關鍵時節,深入包聯省份集中開展生產指導、單產提升、防災減災、病蟲防控等工作,奮力奪取夏收糧油豐產豐收。
農資保供也在進行中。“為確保農民能選對種、選好肥,我們對全縣8個鄉鎮41個農資售賣點進行了調度,確保農資供應充足。”黑龍江雙鴨山市集賢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銳說,他們深入各個農資商店檢查種子、化肥等農資質量,嚴把質量關,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在山東,公安機關緊盯農資生產加工和批發集散地、經營門店等重點部位,依法嚴打制售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等違法犯罪行為。
正值化肥接卸高峰期,遼寧營口港協調兩艘以上船舶同時靠泊,并開辟“綠色通道”,運輸車輛實時更新發運計劃,快速裝車,按時發車,保證春耕物資運輸安全暢通。
此外,農業農村部加強與中國氣象局合作,聯合開發整合關鍵氣象因子的遷飛性害蟲軌跡和發育模型、大區流行性病害風險預警模型,逐步提升遷飛降落區預測精度、病害高風險區域吻合度,從監測預警方面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