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新模式、新技術、新標準——2023年首屆全國優質成熟蜂蜜大會”在北京市密云區召開。大會圍繞“成熟蜂蜜”功能分析與評價、高效生產技術和鑒別方法、相關標準立項和制定以及“成熟蜂蜜”在中醫藥應用等方面展開分享交流,聚力促進蜂業高質量發展。此次大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國家優質蜂產品科技創新聯盟、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北京綜合試驗站主辦,北京市密云區園林綠化局協辦。
中國農科院蜜蜂所所長、國家優質蜂產品創新聯盟理事長彭文君介紹,所謂“成熟蜂蜜”指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蜜露或甘露,與蜜蜂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經蜜蜂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蜜蜂將自認為成熟的蜂蜜,存儲在蜂巢的蜂房中,用蜂蠟密封,封了蠟蓋的蜂蜜在蜂房內繼續轉化,水分達18%以下,蔗糖含量5%以下,葡萄糖和果糖總量達70%以上。
大會解讀了《成熟蜂蜜》標準,介紹了標準的制定過程、成熟蜂蜜參數指標和閾值的設定情況、標準在鑒別成熟蜂蜜上優勢以及標準指導優質成熟蜂蜜生產的作用。“這項標準將成為引導我國蜂產品生產方式有效變革、促進優質蜂蜜生產、提升產品質量和實現‘優質優價’的關鍵舉措。”彭文君介紹,標準制定為蜂蜜劃分等級和優質優價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我國長期采用“兩箱體、勤取蜜、取稀蜜、后濃縮”的傳統蜜蜂飼養方法及蜂蜜生產加工方法。然而,“濃縮”出的蜂蜜,產量不高、質量不佳,蜂蜜的原有營養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養蜂者的收入更是上不去。由中國農科院蜜蜂所引領的“強群多箱體成熟蜂蜜生產技術”,是在流蜜期來臨前通過原群繁殖或合并、整合蜂群,形成超大采蜜群勢,有效推進我國養蜂生產模式變革、優質蜂蜜生產、優質優價市場形成,推動蜂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位于密云區穆家峪鎮的成熟蜂蜜示范點現場,參會代表通過觀摩和專家講解的形式,了解育種和強群飼養,感受養蜂生產模式的發展變革。“多箱體成熟蜂蜜生產技術的推廣,不僅產量得到了保證,而且提高了成熟蜂蜜的品質。”密云區園林綠化局蜂業管理站高級工程師羅其花說,在新模式、新技術、新標準的助力下,蜂農的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成熟蜂蜜生產綜合年收入也有一定增長。密云區堅持在成熟蜂蜜生產和巢蜜生產領域不斷探索,先后制定了《密云成熟蜜生產技術規范》和《密云荊條蜜質量標準》,加大多箱體養蜂技術的研究、示范與推廣。
蜂業標準化是蜂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據介紹,2021年開始,依托農業行業標準成熟蜂蜜項目,中國農科院蜜蜂所牽頭攜手秦皇島海關技術中心、南京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等單位,推進成熟蜂蜜標準制定。目前,已在北京、陜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西藏等地建立成熟蜂蜜生產示范區進行推廣,蜂蜜產品產量和品質獲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