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領域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也是潛在的溫室氣體吸收匯,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領域之一。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在京舉辦“農業應對氣候變化‘雙碳’高層論壇”,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表示,中國農科院將立足國家戰略需要,盡快組建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科技支撐平臺。
張合成指出,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中國農科院在農業減排固碳、草地固碳增匯、農業生物質能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領域已積累較強的科研基礎。
他強調,圍繞推動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中國農科院將重點在以下幾方面發力:一是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導向的轉變和工作重心的調整。碳達峰碳中和的核心是推動發展方式向全面綠色低碳轉型,農業科技創新的方向也要以此為導向調整。二是 構建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監測體系。重點在監測標準構建、監測網點布局、數據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盡快組建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協同創新平臺。建立院級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基礎上,謀劃成立農業農村碳中和國家科技創新聯盟,強化科研、推廣、教學、生產、加工等主體的通力合作。四是圍繞制約農業綠色發展的控水提質增效、秸稈循環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膜污染防控等八個重大關鍵技術問題持續攻關。五是為中央及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圍繞國家戰略需要,積極開展理論和政策創設、行動方案和規劃編制、技術咨詢服務等,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
據悉,中國農科院正在整合優勢力量,由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牽頭、11個研究所參加組建院級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該中心將圍繞種植業和養殖業減排、農業土壤固碳、可再生能源替代和氣候韌性農業技術和模式,統籌開展農業碳達峰碳中和理論、技術和政策等重大問題的前瞻性研究、學術交流和戰略決策咨詢,開展農業農村碳排放第三方監測、計算、核證和評估服務,做好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