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山東壽光舉辦蔬菜作物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示范現場會上獲悉,10大核心技術構建的“蔬菜作物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將開啟我國設施蔬菜4H綠色發展新常態。
據項目首席專家于賢昌研究員介紹,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南京農業機械研究所、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和山東省農科院聯合協作攻關的“蔬菜作物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集成了蔬菜集約化育苗技術、設施土壤深耕與火焰消毒技術、克服連作障礙的蔬菜根區環境優化技術、日光溫室環境一體化控制技術、肥水一體化精準調控技術、結果期二氧化碳增施技術、土傳病害化學與生物協調防控技術、小型害蟲綠色防控技術、氣傳病害綠色防控技術和“覆膜增溫法”防治韭蛆技術,突破了我國蔬菜綠色發展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產地環境污染和經濟效益下降三大瓶頸,形成了“三健康一高效”(4H)的蔬菜綠色發展理念,即產品安全優質有利于消費者的健康;投入品和廢棄物不污染環境,保持產地環境的健康;機械化應用、智能化管理和技術密集型有利于勞動者健康;生產經營高效益。
記者在山東壽光1300畝核心示范基地了解到,應用該技術集成模式,實現了減施化學農藥40%以上,減施化肥30%以上,節水20%以上,節省人工40%以上,節本增效15%以上,蔬菜產品100%達到了綠色食品標準。特別是“覆膜增溫法”防治韭蛆新技術被譽為重大突破性新技術,徹底打破了化學農藥防治韭蛆的困擾,在北京、山東、天津、河北、安徽、浙江、甘肅等省市的試驗結果顯示,韭蛆的卵、幼蟲、蛹和成蟲的防治效果均達到了100%,若在全國推廣應用,消費者安心享用韭菜將不再是夢想。
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指出,我國蔬菜是一個民生產業,推動蔬菜綠色發展,對保障食品供應、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身體健康至關重要。蔬菜綠色技術集成示范相關單位,要把蔬菜產區作為農業綠色發展的先行產區,把蔬菜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主戰場,把蔬菜產品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優勢產品,進一步增強營養健康的理念、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理念和提高蔬菜生產效率、增加蔬菜生產效益、提升蔬菜產業發展整體效果的效能理念,把蔬菜綠色技術集成作為科技創新的主要領域,構建全國大聯合、大協作,高效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機制,建立國家級的蔬菜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的研究、示范、推廣網絡,首先把壽光打造成全國蔬菜綠色發展的先行區,在其示范、引領和帶動下,在主產區、典型生態區合理布局一批穩定的試驗示范基地,讓蔬菜綠色發展技術更快地從壽光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