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到2035年,全院力爭培養30名戰略科學家,打造100個卓越團隊,培養100名世界一流領軍人才。”在12月13-14日舉行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五次人才工作會議上,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介紹。
在此次會議上,中國農科院發布了“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提出了建設科研、管理、支撐、轉化四支隊伍的主要措施,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介紹,中國農科院將以“強領軍、推年輕、活機制、抓管理”為重點,實施“農科英才”工程,協同推進科研、管理、支撐、轉化四支隊伍建設。
在“強領軍”方面,抓好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的培養與使用。一是打造高質量科研團隊,培育80個左右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學科引領能力的國際知名的卓越團隊;培育140個左右在國內具有絕對優勢、強力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國內領先科研團隊;新建20個左右前沿交叉學科團隊。二是強化領軍人才培養,健全“資深首席-首席-執行首席”接續機制,給予領軍人才特殊支持,實施精準引育行動,計劃五年內,引進培養的領軍人才增加70名左右。
在“推年輕”方面,實施青年英才計劃、青年創新計劃、青年啟航計劃、博士后獎助計劃、優秀研究生培養計劃、青年綠色通道行動、青年引航行動、國際人才培養行動、青年保障行動、成立青年人才聯合會等“青10條”行動,為青年人“挑大梁、當主角”創造條件,培養一大批優秀青年人才。中國農科院計劃每年投入5000萬元實施青年英才計劃,遴選一批40歲以下、有潛質成長為領軍人才的青年人才,每年給予60萬元科研經費。實施青年創新計劃,計劃近三年,每年投入3000萬元,每年遴選30名左右35歲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員,支持開展前沿性、原創性、顛覆性、非共識性研究。實施青年啟航計劃,為新入職博士連續三年給予5萬元科研經費,支持自主選題開展原創研究。每年投入1000萬元實施博士后獎助計劃。實施優秀研究生培養計劃,到“十四五”末,在校生規模力爭達到7500人,留學生力爭達到600人。
據介紹,近年來,中國農科院大力實施人才強院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先后出臺19項人才制度,研究所配套制度350余項,構建了較為完善的人才制度體系,形成了一支規模相對適宜、結構趨于合理、作用發揮日益突出的人才隊伍。2017年以來,院所兩級為人才投入科研經費近13億元、自有經費近5.5億元,新增8位兩院院士,院士總量達到19位。新培養國家級人才145名,國家級人才總數較“十二五”末增長近70%。實施農科英才政策,2021年全院農科英才總數達到381名,以占全院科技人員5%的規模,主持了51%的國家級科研項目,獲得了91%的國家獎,發表了71%的CNS高水平論文,申請了37%的專利,培育了25%的新品種。
吳孔明介紹,2020年度,中國農科院7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5項成果獲“2020-2021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2021年獲國家自科基金資助338項,同比增長7.3%,重點研發計劃立項有望再創佳績;高水平論文數量同比增長20%??诩Z和谷物高產優質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白羽肉雞等主要畜禽新品種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生物育種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加速推進,病蟲害防控技術體系持續完善,非洲豬瘟疫苗研制多路徑攻關進展良好,綠色技術集成與示范成效提檔升級,“七塊地”科技聯合攻關初見成效,農村改廁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技術新模式廣受好評,院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創新活力不斷釋放,這些成績都離不開人才的有力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透露,通過高水平的科研實踐,力爭到2035年,全院培養30名戰略科學家,打造100個卓越團隊,培養100名世界一流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