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農業科學院于2001年提出了新時期發展戰略目標,明確用10年左右時間把中國農科院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國內一流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國家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和高層次農業科研人才培養基地”(簡稱“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如今,10年過去了,“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建設初見成效。本網將分四篇通訊進行連續報道。本篇是第四篇,介紹“高層次農業科研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的進展情況。
中國農科院提出的“高層次農業科研人才培養基地”,是立足中國農科院50多年的科研積累,發揮全院科技資源優勢和研究生院的教育資源優勢,營造科技人才輩出的體制、機制和環境,不斷實現科技人員的知識更新、實驗方法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增強。10年的建設,推動中國農科院人才團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以改革為動力 營造人才輩出的機制和環境
10年來,中國農科院全面推進以聘用制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完善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人才工作機制。完善崗位聘任制,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深化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改革,形成以能力、業績為導向的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全面落實國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科學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高層次農業人才的培養放在中國農科院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位置。通過深入細致的具體工作,為高層次科研人才開展工作創造了積極向上、寬松和諧的環境氛圍。采用“送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學術交流,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為高層次科研人才干事業和干成事業創造條件。
實施“人才強院”戰略 選拔和培養優秀科研人才
2002年,中國農科院自籌資金啟動實施“杰出人才工程”,向海內外招聘一級崗位杰出人才43人、二級崗位杰出人才124人、三級崗位杰出人才246人?!敖艹鋈瞬殴こ獭钡膶嵤怪袊r科院高層次人才大幅度增加,人才結構大為改善,極大增強了中國農科院的科技創新實力。據統計,10年來,中國農科院承擔的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中,杰出人才主持的項目占60%以上。在一、二級崗位杰出人才中,先后有4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3人獲得人事部高層次優秀留學人員項目經費資助,36人擔任研究所的業務領導,18人擔任國家、部委級重點實驗室主任,14人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5人成為國家“973”首席科學家,54人擔任國家“973”課題或“863”項目負責人,4人獲得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稱號,3人獲得中華農業英才獎。作科所黎志康博士、水稻所錢前博士、植保所吳孔明博士、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博士等一級崗位杰出人才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科研成就。
優秀創新團隊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截至目前,全院已遴選產生了首批13個院級優秀科技創新團隊,評審確定了90個所級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并通過資源整合、項目支持、政策扶持、機制建設、環境培育等舉措,初步形成引導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新局面。
積極推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被中央確定為國家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發揮全院科技資源優勢 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
10年來,中國農科院以建設高層次農業科研人才培養基地為目標,適應新時期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充分利用全院科技資源,推動研究生教育實現了跨越發展。2011年,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招收博士生228人,碩士生660人,招生人數比2001年分別增長了322%和633%。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規模達到近4000人。留學生教育從無到有,現有在校留學生100人。擁有博士生導師450余人、碩士生導師1300余人。擁有10個博士一級學科和44個博士授權點,12個碩士一級學科和58個碩士授權點,8個博士后流動站。教學條件和師資隊伍水平大幅度提高,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連續9年以農學門類第一名獲評“全國一流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