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國農科院組織召開支撐生豬恢復生產研討會,發布《規模化豬場復養技術要點》2.0版等3個技術指南。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魏宏陽等出席會議。
《規模化豬場復養技術要點》2.0版根據推廣應用中的實際操作,增加了操作流程圖,優化了部分操作流程和細節,增加了口服碘常用消毒藥。據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仇華吉介紹,2.0版改善了1.0版文字多圖片少等問題,更科學有效、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助力養殖場戶提高對于非洲豬瘟的生物安全防護能力。
去年9月,中國農科院發布《規模化豬場復養技術要點》(1.0版),為規模化豬場復養提供了簡明實用的操作技術與方法。黑龍江大北農集團已全面應用該技術要點,集團現有60余個母豬場全部正常生產,基礎母豬加后備豬存欄25萬頭,現有放養肉豬上市率91%。目前,該技術要點1.0版已在黑龍江、天津、山東、江蘇、湖北等地區推廣,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效。
會議還發布了《非洲豬瘟診斷與檢測技術要點2.0》及《非洲豬瘟清潔消毒技術要點2.0》。《非洲豬瘟診斷與檢測技術要點2.0》涵蓋疫病早期發現、現場排查、精準檢測三個環節,補充了近期獲得新獸藥注冊證書或通過農業農村部評估的非洲豬瘟檢測試劑名單,將有助于基層選用現場快速檢測試劑;《非洲豬瘟清潔消毒技術要點2.0》制定了消毒技術規范,增加了幾類消毒劑的穩定性及消毒效果比較,補充了干粉消毒劑使用指南,詳細總結了不同種類消毒劑的常規應用和注意事項,便于使用者合理選擇。
據黑龍江大北農集團副總裁楊學剛介紹,公司與中國農科院哈獸研合作,根據技術要點重新梳理了公司生物安全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按照技術要點要求在子企業和家庭農場改進生物安全措施。改進后,雖然生豬頭均成本增加了47元,但防疫成本降低了18元,生豬的復養成功率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