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滄源,大約6000多里路程,也是黃家興追花的距離。
正值米團花盛開期,黃家興今年循著花香又來了。這是一種成串開放的花,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方,顏色米白,透著特殊的中藥材氣味,摘下花朵在手掌上輕輕敲打,還會灑落出紅棕色的花汁。
“今年米團花開得早,長勢喜人,我也早早就過來了。”黃家興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中華蜜蜂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首席。為進一步研究米團花蜜,今年春節剛過,他匆忙趕赴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開啟新一年的追花之旅。
黃家興介紹,與很多蜜源植物的花蜜不同,米團花的花蜜為紅棕色,蜜蜂采到這種花蜜釀出的蜂蜜就會呈現棕黑色,被稱為“黑蜜”,為蜜中佳品。但在過去,由于色澤不好看,當地很多村民誤把它當成差蜜而丟棄。
此黑蜜非彼“黑”蜜。黃家興覺得可惜,一心要給這罐蜜代言。
2021年10月,在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支持下,黃家興來到滄源縣班洪村等地駐點,還把團隊帶了過來,相關工作隨即開展。一方面要對全縣蜜粉源植物進行“摸底”,另一方面則要了解當地蜜蜂養殖現狀。
歷時3個多月的調研,黃家興團隊有了重要收獲。“我們發現一種獨屬于這片山區的米團花。它是一種中藥材,在滄源縣的覆蓋面積達17.3萬畝,冬季開花,花期長達兩個月。”他說。
長期以來,佤族群眾有養蜂的傳統,但純粹是“靠天吃飯”。走訪調研中,團隊發現一個嚴重問題——蜜蜂飛逃率過高。“米團花的花蜜含量高,蜜蜂只要采到一朵,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績效指標’就完成了。”黃家興說,滄源原先養的蜜蜂總是出逃,進100箱蜜蜂,到年底只剩下幾箱。
究其原因:一是過度壓榨。雨季時,蜜蜂吃的本就不多,但村民為了獲得更多收益,會把所有蜂蜜割掉銷售,結果導致蜂群餓肚子大量出逃;二是因技術缺乏,村民不會培育蜂王,一年就只有一只蜂王。當這只蜂王變老后,蜂群因生殖能力減弱,更容易逃跑;三是胡蜂危害嚴重,特別是紅娘胡蜂,兩小時不到就能把一箱3脾的蜜蜂給毀掉,導致蜜蜂死亡或飛逃。
一番“問診”后,黃家興對癥下藥。團隊把試驗站建到養蜂基礎較好的班洪村,對蜂農進行培訓,手把手教他們培育蜂王、擴繁蜂群和采收蜂蜜。同時,引導村民給蜂群提高“福利待遇”,在雨季來臨前留一批蜂蜜,需要時再補一點糖。
在這過程中,原先養蜂零基礎的蜂農李光強學到了真本事。“我們少量多次投喂蜂群,刺激工蜂,讓它們感覺到外面大流蜜,從而蜂群發出信號促進蜂王產卵,最終讓更多蜜蜂外出采蜜。”他說,這叫獎勵飼喂,前提是不缺蜜,獎勵才會起作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沒多久,蜂群飛逃率就從最初的75%降到35%。為提高黑蜜的產量和品質,團隊還給蜂農傳授現代化活框養蜂方式,以及更換巢脾、清理蜂箱等技術。針對當地雨季長、降雨量大的問題,黃家興還發明了一種帶排雨屋頂的蜂箱。
黃家興認為,黑蜜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有望打造成當地特色名片。滄源縣也正好有這個計劃。但要打造米團花黑蜜談何容易,當務之急是對黑蜜的功能進行科學認定。
首先是黑蜜為什么黑?黃家興團隊與同事薛曉峰研究員合作,對米團花黑蜜的黑色形成機制進行解析,相關成果已發表,為黑蜜品質鑒別和產品開發提供了關鍵的科技支撐。其次,黑蜜為什么好?科研人員對米團花黑蜜的活性成分和功效進行分析,表明米團花黑蜜在抗氧化、抗菌等方面有突出表現。
有了這些科研成果加持,米團花黑蜜很快受到市場認可,價格漲了3倍,收購價達120元一斤。
黃家興說,在米團花花期內采蜜,每個蜂箱能產2公斤到3公斤黑蜜,1個蜂箱每年收入頗豐。 好消息不斷:2023年滄源黑蜜入選農業農村部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024年滄源黑蜜中國養蜂學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這意味著,滄源黑蜜已經實現從默默無名到逐步走出大山的轉變,知名度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2024年,滄源縣1018戶4276人養殖中蜂3萬余群,原蜜產量達200噸(其中米團花黑蜜20噸),實現綜合產值5093萬元,較三年前增長了8倍。
亮眼“成績單”背后,是整個團隊年均300多天的駐點幫扶。但黃家興仍不滿足,還想有更大突破。目前,他和團隊成員正在開展中蜂品種選育、高效養殖技術、中蜂授粉等中蜂養殖全產業鏈研究,力爭早日將蜜蜂產業打造為興邊富民的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