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的膨脹,食物需求也不斷上升,資源耕地等卻在逐漸減少,再加上從業人員老齡化現象加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幸運的是,可以突破土地資源的約束、大幅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植物工廠正逐漸興起,這項被認為顛覆傳統農作方式的技術,有望成為解決人類挑戰的眾多可選途徑之一。
9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年第5期“農科講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講壇邀請了我國植物工廠研究的創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楊其長,他介紹了什么是植物工廠、為什么要發展植物工廠以及我國植物工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等內容。
講壇現場還邀請了兩位點評專家,一位是著名設施園藝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級教學名師鄒志榮教授,另一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環境生物學與生命保障技術研究所所長、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教授。兩位專家都認為植物工廠將來會大有作為,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實現植物的智能化生產,如沙漠、戈壁、鹽堿地、海島、水面、城市建筑和地下空間等。“尤其是在探索太空的航天領域會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
與城市融合得越來越緊密
國際上,植物工廠發展的歷程要從1957年算起,到現在將近60年了。中國植物工廠的歷史不到20年,但發展迅速。
鄒志榮表示,對設施農業來說,植物工廠應該是這個領域最高的發展階段,已經完全可以擺脫自然約束,實現人為控制環境,按照人的意愿進行植物生產,代表了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現在LED植物工廠發展非常‘熱鬧’,2016年以后可能會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楊其長對植物工廠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多年來,楊其長帶領團隊開展了植物工廠光配方、光—溫耦合節能環境控制、營養品質調控及智能化管控等相關試驗研究,并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楊其長把這些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看得非常重,他認為進一步加大智能LED植物工廠的研發力度,擴大應用范圍和規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未來的植物工廠肯定會與城市融合得非常緊密。”楊其長表示,這樣就為植物工廠與城市的結合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比如植物工廠可以跟社區、超市、家庭、賓館、飯店、醫院、養老、學??破盏群芏喾矫娼Y合。
從上海世博會展出了家庭植物工廠以后,目前各種家庭植物工廠模式發展非常快,比如迷你型家庭小型植物工廠裝置就有很多產品已投入市場。
“北京當代商城六層有一個餐廳,把植物工廠技術與餐飲進行了結合,可以在里面取菜,然后現場進行烹制,這種形式可以成為城市的一種新時尚。”楊其長說。
目前,發展都市垂直農業逐漸成為潮流,“發展都市垂直農業中很大的成分是跟植物工廠密切關聯的。”劉紅表示,今后都市垂直農業還應該發展成都市型生態循環農業。
應用于載人深空探測
9月15日,天宮二號的發射成功,為我國后續空間站建設和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臻g站建設之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實現新鮮食物的自給,“植物工廠的一些技術可以為空間站提供保障。”楊其長說。
今后人類要進行長時間、遠距離的載人深空探測,比如建月球基地,飛火星建火星基地等,其中生命保障系統非常關鍵。
“現在飛船、近地軌道空間站等生命保障系統是基于攜帶式、物理化學式系統,無法支撐今后長時間遠距離載人深空探測的生命保障需求,要支持這樣的任務必須有一個新的生命保障系統,我們叫作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劉紅介紹。
據了解,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是由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一個人工生態系統,人所需要的氧氣、水和食物可在這里循環再生。
“這樣一個生態系統里最核心的單元就是植物栽培單元,也就是太空植物工廠。”劉紅說,因此植物工廠在今后載人深空探測中會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
除此之外,長期的載人飛船以及近距離軌道空間站,使得航天員長時間遠離地球的綠色生存環境,會對航天員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工作效率。
“如果在空間站能有一個植物的栽培空間,不僅讓航天員能夠看到綠色,還可提供一些綠葉蔬菜,對舒緩航天員心理也是有非常大價值的。”劉紅表示,綠葉蔬菜的長期保存對其品質是會有影響的,尤其是對口感的影響明顯,所以植物工廠對于航天事業來說意義重大。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