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在米團花黑蜜高效生產技術模式研討與現場觀摩會期間,滄源黑蜜團體標準對外正式發布,通過確定的技術條款為“滄源黑蜜”設置準入門檻,為塑造“滄源黑蜜”產品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技術支撐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理性選擇的依據。
自2021年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專家團隊入駐滄源開展科技幫扶以來,當地蜂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團隊首席黃家興在觀摩會上介紹,針對冬季蜜源生產難題,團隊創新研發“中蜂淺繼箱生產模式”:“通過優化蜂群繁殖、提前準備巢礎、科學安排采蜜周期,解決了群勢弱、蜜蜂冬季不造脾、米團花蜜吸引力不足三大難題。”
作為全國首個米團花黑蜜專項標準,《滄源黑蜜》團體標準首次將藥用成分“水蘇堿”納入核心指標。中國養蜂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局長彭文君解釋:“202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鑒定出米團花蜂蜜中具有藥理功能的化合物是水蘇堿。水蘇堿不僅是益母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更是米團花蜜的‘身份密碼’,可以表征米團花蜜的真實性。”
農業農村部蜂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薛曉鋒研究員從米團花黑蜜的發現,詳細解讀《滄源黑蜜》標準制定;云南中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作了“新媒體環境下蜂產品營銷”主題分享,為蜂產品打開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到班洪鄉參加班洪鄉阿佤公社蜂蜜加工廠生產運營啟動儀式。加工廠開業也標志著蜜蜂全產業鏈條打通,從生產端到銷售端解決了產業問題。
滄源每年有近半年雨季,對于蜜蜂來說,其生存壓力大,室內繁蜂廠就是人為創造蜜蜂合適的生存生長環境,提高蜜蜂繁殖力,也為米團花生產解決了蜂群的問題。與會人員參觀中國農科院蜜蜂所云南滄源試驗站和室內繁蜂廠,實地體驗室內繁蜂廠的意義。
據悉,米團花黑蜜高效生產技術模式研討與現場觀摩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主辦,滄源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和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協辦。在為期3天的會議中,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中蜂米團花黑蜜高效生產技術展開深入研討,從養殖技術、蜜源保護、生產工藝等多個角度各抒己見,為提升米團花黑蜜的產量與質量,探索更為高效的生產技術模式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