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曹永生:品質為先,引領瓜果產業潮頭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果樹和瓜類則是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果樹和西瓜甜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鄭果所),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發展目標,經過多年“摸爬滾打”,科研水平快速提升,產業能力不斷增強,成果推廣富有成效,在行業中越來越具有影響力,已經成為引領、支持、服務我國果業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實現果業強國是我們的重大使命和責任。我所一直將優質作為重要標準,一定要拿出非常好的品種才能進行推廣。優質、安全、可持續是變強的基礎,而科技創新才能引領瓜果產業走向富強。”曹永生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加強院所建設鑄就累累碩果
鄭果所經過近60年的發展,形成了涵蓋種質資源、遺傳育種、栽培生理、植物保護、貯藏加工、質量檢測、風險評估、科技信息、示范推廣等學科體系,創建了種類齊全、學科完整、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研究體系。
除了體系建設,這里還培養和會聚了一批國內外該領域一流的科學家。取得科研成果202項,其中10項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勵,90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培育并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果樹瓜類新品種185個,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基因、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我所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果樹和西瓜甜瓜種質圃(庫)。”曹永生介紹,一共收集保存種質資源8000余份,其中葡萄1400余份、桃1130余份、梨580份、蘋果350份、櫻桃200份、獼猴桃200份、石榴150份、西瓜甜瓜3000份。篩選出一批優異種質,為果業科技創新、新品種培育提供了堅實保障。
不僅如此,鄭果所率先利用全基組關聯分析進行了果樹多性狀、復雜位點、高精度的基因發掘,發掘果樹瓜類重要性狀基因/QTL 100多個,開發了蘋果、桃、葡萄等樹種重要性狀的育種適用型基因芯片。桃全基因組重測序揭示了桃進化歷史及人類活動對果樹的影響,確定了桃12個重要農藝性狀候選基因位點,為分子育種技術理論研究向實用化轉變奠定了基礎。
在曹永生眼里,品種好才是真的好。鄭果所許多優秀品種獲得了市場的肯定:蘋果品種走出國門,實現自育品種國際商業化開發;開創了紅色梨育種先河,引領市場消費;桃品種涵蓋普通桃、油桃、蟠桃和觀賞桃,滿足市場多樣性需求;葡萄、獼猴桃、櫻桃、石榴、草莓、西瓜和甜瓜等育種特色優勢明顯;一些知名品種,如華冠蘋果、紅香酥梨、曙光桃、中油桃4號、鄭州3號西瓜等成為鄭果所的代名詞。
追求優質、安全、可持續
進入“十三五”期間,鄭果所緊隨產業發展需求,將優質、安全、可持續作為科研攻關的方向。
“果品生產以質為先,當前的市場需求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而保障果品優質的前提是具有成為優質果的基因。”曹永生表示,鄭果所長期以來堅持品質育種,成功篩選出一系列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優良品種。
比如,新一代特色桃品種——中桃白玉,以漂亮的外觀贏得市場歡迎;優質早熟無核葡萄系列品種——鄭艷無核、紅艷無核、中葡萄18號等,以無核味甜形成市場潛力。
近年來,食品安全已成為人們的重點話題,包括食品本身安全和生態安全,維護安全是確保果品生產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為此,鄭果所致力于研究抗性品種,效果顯著。比如獼猴桃抗性砧木優系——中砧1號,以抗高pH值、抗澇和抗旱的潛力有效擴大獼猴桃適栽范圍,降低土壤改良投入。并且,他們還研發出天敵塔六點薊馬防控蘋果園螨害技術,針對農藥施用超標問題,通過天敵防控提高果園生態安全系數。
構建果品質量安全追溯與控制技術體系也是保障果品安全的重要方面。鄭果所擁有權威的果品質量檢測和風險評估機構,以及人才隊伍,他們成功制定了果品中果膠、有機酸組分、氮、磷、鉀的測定等農業行業檢測方法標準,建立了果品中四氟醚唑等農藥、氯吡脲和赤霉素等外源性植物生長調節劑、多酚類和花色苷類等品質參數的檢測方法。
當前,我國果樹和瓜類種植面積、總產量和產值逐年增加,年總產值已超5500億元。林果業已經成為振興地方經濟、推動產業扶貧和發展都市農業等的重要選擇。不過,果品消費季節性強,規模化果品生產的最大隱患是集中供應導致銷路難的問題。
作為易腐易壞的瓜果產品,如何保障提高利用效率,讓瓜果業可持續發展,一直是科學家探索的問題。“我所長期致力于果品貯藏加工研究,以期為產業減損增效提供技術支撐。”曹永生說。加工產品包括果酒系列、健康飲品系列、干制品系列等,利用綠色環保工藝,大力提升果品價值。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