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8月2日~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舉辦“甘藍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現場展示會”,集中展示冷涼地區夏季甘藍種植技術集成應用的成效。
據項目首席科學家、蔬菜所研究員楊麗梅介紹,該項目構建了“中甘”系列優良品種、高效栽培技術與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為一體的冷涼地區甘藍綠色增產與增效技術體系,在華北高原夏菜主產區建立了兩個500畝核心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甘藍主產區10萬畝,提質增效和生態環保效果顯著。據初步測算,平均每畝化學農藥用量減少30%,灌溉用水節約30%,人工減少20%,增產8%~10%,增效300~500元。
據了解,我國平原地區傳統蔬菜生產面臨著夏季高溫多雨、病蟲害發生嚴重、勞動力成本升高、農民積極性下降等諸多挑戰,發展冷涼蔬菜具有廣闊的前景。
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強調,推動冷涼夏季蔬菜發展,要加強資源比較分析,優化冷涼蔬菜品種結構布局;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施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提升市場信譽度;要打造符合市場規律的產業運行機制,建立以院士工作站為依托的蔬菜協同創新技術集成高地、以產地批發市場為依托的蔬菜產銷無縫對接模式、以農村合作社與當地龍頭企業為依托的新型種植生產模式;要研究引入保險機制,提高市場風險防范能力。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烏蘭察布市與河北省張家口市示范基地的甘藍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進展情況。(秦志偉)
《中國科學報》 (2016-08-10 第7版 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