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由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生物殺蟲劑創制與應用創新團隊與生物公司聯合研制的Bt工程菌G033A可濕性粉劑,可以同時防治鱗翅目、鞘翅目害蟲,特別是對玉米草地貪夜蛾展現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草地貪夜蛾等重大害蟲的綠色防控和化藥的合理減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殺蟲菌株和基因資源是研發生物農藥的先決條件。蘇云金芽胞桿菌(簡稱Bt)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應用最為廣泛的微生物農藥,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國家項目的支持下,團隊分離克隆了對鞘翅目害蟲具有高活性Bt基因cry3Aa7基因,并將cry3Aa7基因導入天然菌株G03菌株中,成功構建了工程菌G033A。
Bt工程菌G033A是我國獲批的第一個轉基因抗蟲工程菌。與野生Bt菌株相比,Bt工程菌株G033A在保持對小菜蛾、甜菜夜蛾、草地貪夜蛾等鱗翅目害蟲高毒力的同時,增加了對馬鈴薯甲蟲、黃條跳甲等鞘翅目害蟲毒殺作用,在田間展示出很高的防治效果,與此同時對環境安全、友好。生物殺蟲劑的創制與應用創新團隊張杰研究員說,G033A是國內第一個可以同時防治鱗翅目、鞘翅目害蟲的Bt產品,填補了我國沒有防治鞘翅目害蟲Bt產品的空白。
草地貪夜蛾原發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9年首次入侵我國,對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構成重大威脅。經在廣東、廣西、云南、湖南、江西、江蘇等省試驗,Bt工程菌G033A對草地貪夜蛾田間防效達到85%以上,展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針對幼蟲啃食心葉的危害特點,與農藥化學與應用創新團隊合作研發了Bt工程菌G033A顆粒劑這種全新的劑型,該劑型可使Bt制劑在玉米心葉部位形成局部高濃度效應,對周年繁殖區(廣東、廣西等省區)、遷飛過渡區(河南、安徽等地)玉米田無論低齡還是高齡幼蟲,以及蟲口密度大數量多、世代疊加嚴重的地塊均表現出非常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超過90%。
Bt工程菌G033A是一種微生物殺蟲劑,近兩年的田間應用示范結果表明,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花生、蘿卜、菜心、甘藍、番茄、辣椒等經濟作物害蟲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對花生田棉鈴蟲和甜菜夜蛾、甘藍上小菜蛾等鱗翅目害蟲及馬鈴薯甲蟲的田間防治效果都超過90%,且不會產生藥害,作物長勢優于化學農藥防治,田間天敵數量也遠遠多于化學防治區。
在云南玉溪南美番茄潛葉蛾危害嚴重,G033A工程菌防效可達90%以上,緩解了無高效生物農藥可用的窘境。
針對鞘翅目黃曲條跳甲幼蟲在土壤中危害的特點,將G033A產品進行了蔬菜種子包衣、與有機肥同時撒施,起到緩釋、防紫外降解、延長持效期的作用,分別在湖北、云南、海南、安徽等地開展了對菜心、菜薹和蘿卜等十字花科作物黃曲條跳甲的田間防治,防效均可達到85%以上。
張杰表示,在當前農業害蟲危害越發嚴重以及人們對于高質量綠色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大的形勢下,G033A工程菌的推廣應用,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變革。G033A工程菌作為一種高技術產品,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將在國內外防治鱗翅目、鞘翅目害蟲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