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于2022年6月26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祁陽紅壤實驗站(以下簡稱“祁陽站”)舉辦了“農科開放日”活動。這一天,許多青少年走進野外臺站,了解土壤監測的原理、方法和意義。本次活動展現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主動扛起“國之大者”、破解“耕地要害問題”、勇擔“科技沃田”的使命和重任,旨在激發公眾關注土壤健康、保護土壤質量的意識。
祁陽站是我國開始時間最早、擁有長期試驗數量最豐富的農業綜合實驗站,1975年開始布置第一個長期定位試驗,目前長期定位監測試驗有18個,其中持續40年以上的有5個,30年以上的有1個。目前保存有歷史土壤樣品約2萬個,植株樣品約4000個,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基礎數據。基于幾十年的長期監測,探明了紅壤旱地和水田關鍵肥力要素的階段性變化特征,創建了“分類管控”為核心的酸化防治關鍵技術,構建了不同地力水稻土的培肥改土技術模式,為紅壤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祁陽站科技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緊密結合生產實際,持續開展土壤肥力長期定位監測,取得了第一手原始觀測資料,被譽為“永不褪色的科研哨卡”“紅土地上的豐碑”“農業戰線的一面紅旗”。2006年祁陽站被中宣部和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重大宣傳典型,2011年在建黨90周年之際,“執著奮斗、求實創新、情系三農、服務人民”的祁陽站精神,被農業農村部列為部系統“三種精神”之一。
歷經60年的建設發展,祁陽紅壤實驗站先后獲批農業農村部野外站、國家野外站以及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國家土壤質量實驗站、全國中小學研學教育實踐基地和國家農業綠色發展長期固定觀測試驗站等一系列重大平臺稱號。目前,祁陽站監測隊伍不斷壯大、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運行管理日趨成熟,已經成為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和綜合觀測實力的綜合性農業科學實驗站。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一要通過科普活動等方式,讓公眾了解保護土壤和保持土壤健康的基本知識,二要通過智慧監測和云診斷等手段,讓公眾便捷、積極地參與土壤質量監測與提升的過程,親身感受到健康土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