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蔣建科)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8月2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由我國主導,通過國際合作完成的白菜全基因組研究論文。這標志著我國以白菜類作物為代表的蕓薹屬作物基因組學研究取得了國際領先地位。
據悉,該項成果是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油料作物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主導下,由中國、英國、韓國、加拿大、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組成的“白菜基因組測序國際協作組”共同完成。這是繼黃瓜基因組測序和馬鈴薯基因組測序項目后,由中國主導,通過國際合作完成的蔬菜領域基因組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
白菜類作物包括大白菜、小白菜、菜心和蕪菁等形態各異的一大類蔬菜,其中大白菜和小白菜是我國栽培面積和消費量最大的蔬菜作物。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白菜生產國,目前大白菜和小白菜栽培面積已超過400萬公頃,總產量約12,000萬噸,在我國的蔬菜供應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白菜基因組序列分析的成果對白菜類作物和其它蕓薹屬類作物的分子改良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3年1月,在美國圣地亞哥,由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美國、中國、德國等國際上主要的十字花科蕓薹屬作物(白菜、甘藍、油菜等)研究強國組成的“多國蕓薹屬基因組項目指導委員會”最早提出了開展蕓薹屬作物基因組測序研究的計劃。但由于經費落實困難或基因組組裝難度太大進展非常緩慢。
2008年10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利用第二代基因組測序技術進行黃瓜基因組測序取得重大進展的基礎上,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組研究院,果斷地啟動了使用新一代技術進行白菜基因組測序的研究。
分析結果表明,白菜基因組共包含約42,000個基因。
白菜是迄今為止測定的與模式物種擬南芥親緣關系最近的物種。擬南芥是目前世界上研究的最為透徹的物種,大量的擬南芥基因功能得到了闡明。由于白菜基因與擬南芥基因存在高度的相似性,白菜基因組的測定為利用豐富的擬南芥基因的功能信息架起了橋梁,將極大促進白菜類作物和其它蕓薹屬作物的遺傳改良。
白菜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的完成是我國農業領域取得的重大新成果,該項目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基礎司、農村司和國際合作司、財政部科教文衛司、農業部科教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