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在京組織召開“大豆病蟲害防控協作組”(以下簡稱協作組)啟動會暨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大豆重大病蟲害防控產品創制及技術集成”推進會。
植保所所長陸宴輝指出,成立協作組是新形勢下貫徹落實舉院“抓大事”、開展有組織科研的具體體現,植保所將以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大豆重大病蟲害防控產品創制及技術集成”為牽引,扎實推進大豆病蟲害防控科技創新工作,助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豆病蟲害防控科技隊伍。
陸宴輝
據協作組組長王桂榮介紹,協作組將以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為牽引,整合研究所27個創新任務40余名科技人員,聚焦大豆病蟲害基礎生物學、病蟲害智能檢測與監測技術、防控技術產品和綜合防控技術體系集成與示范等4個方向的薄弱環節開展協作攻關,打造形成一支富有創新力和創造力的科技隊伍。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負責人、協作組副組長彭煥匯報了“大豆重大病蟲害防控產品創制及技術集成”主要攻關目標和實施方案。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二級巡視員王建強表示,植保所組建大豆病蟲害防控協作組,開展大豆病蟲害防控科技創新,是繼承和發揚我國上世紀70年代農業科技創新成立“協作組”的優良傳統,貫徹落實“大豆產能提升”國家戰略需求的重要舉措。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曹永生指出,保障大豆安全供給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營養健康,植保所作為植物保護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在大豆病蟲害防控上為產能提升提供強力科技支撐,希望植保界借鑒協作組的優良傳統,聚焦大豆病蟲害防控難點問題、“卡點”問題,一體化設計和頂層系統化部署,實施跨創新團隊、跨創新任務協同聯動機制,開展“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創制-集成示范”全鏈條攻堅任務部署,系統性推動大豆病蟲害防控科技創新,全面支撐大豆病蟲害防控產業實踐,全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豆病蟲害防控科技隊伍。
據悉,1975年,農業農村部(原農林部)在河南新鄉召開的全國植物保護工作會上,成立了包括小麥條銹菌生理小種監測協作組在內的全國10大科研協作組,以加強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的科研協作工作,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有組織科研范式的“典范”。由植保所牽頭的“全國麥類作物病害研究與防控協作組”至今仍在運行,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持續提供科技支撐。
(植保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