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和傳統農業技術的結合是今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選擇。國家應該堅定不移地發展生物技術產業,搶灘制高點,迎接全球新一輪新興產業競爭。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當年挨過餓,所以對珍惜糧食抱有一種虔誠的態度。”萬建民大學時選擇了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是希望能給父老鄉親提供最好的糧食品種,助其獲得豐收。
后來的奮斗中,萬建民一直沿著最初理想的軌跡前行。“一進入育種研究的狀態中,什么煩惱都忘了。”
上世紀80年代,從南京農大畢業后,他赴日本留學,師從著名水稻遺傳育種學家池橋宏。
1999年學成回國,萬建民被教育部聘為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回母校任教不久,他在實驗基地中發現了水稻條紋葉枯病。隨后,他與同事在蘇北大范圍調研的結果讓他們倍感問題的嚴峻。
條紋葉枯病是由水稻條紋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由于當時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品種均不具有抗性,加上冬季氣溫持續偏高、病毒傳播介體灰飛虱數量加大等綜合原因,該病害成為南方粳稻區歷史上罕見的重大暴發性病害。如江蘇省僅2004年發病面積就高達2300多萬畝,絕收面積7.8萬畝,損失稻谷25億公斤。
在此背景下,聯合攻關小組成立,萬建民擔任水稻育種首席執行專家,負責水稻育種攻關。
他領導的聯合攻關小組打破了以往水稻品種選育各自為政的做法,通過種質、基因、技術和信息共享,構建了南方粳稻品種選育與應用的綜合平臺,圍繞抗條紋葉枯病展開聯合攻關,在短短幾年內,就快速選育出適應不同生態區的早中晚熟系列抗條紋葉枯病高產優質新品種10個,并迅速得到大面積推廣。
該成果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了南方粳稻區受條紋葉枯病流行危害的難題,極大地促進了水稻生產的發展,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正是由于上述貢獻,萬建民作為第一完成人,“抗條紋葉枯病高產優質粳稻新品種選育及應用”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他非常重視團隊建設和年輕學者的培養,將在日本學到的先進、嚴謹而高效的管理方式同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身兼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所長和南京農大教授兩個職務,萬建民幾乎沒有節假日。
而在他看來,任何科研上的成績都是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年輕學者也會給他很多啟發,推動他進步。
從事科研管理工作多年來,他也保持著對管理人才選拔的反思:“科學工作者50歲之前,應該留在研究工作上,而不應過早踏上管理崗位。國家在選拔科研管理者時不應過分強調年輕化。”
此外,他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超級稻專項和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重大課題,組織和協調全國南方粳稻的分子育種工作。
今年是萬建民首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他希望呼吁國家和社會給予生物產業更多的重視和投入。
“以日本為例,它曾是電子時代的領先國家,但錯過了信息時代的先機,這也是導致其經濟發展受阻的重要原因。如今,在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的進程中,我國必須搶灘制高點,急需發展出能與世界生物技術巨頭比肩的企業。”萬建民說。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當年挨過餓,所以對珍惜糧食抱有一種虔誠的態度。”萬建民大學時選擇了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是希望能給父老鄉親提供最好的糧食品種,助其獲得豐收。
后來的奮斗中,萬建民一直沿著最初理想的軌跡前行。“一進入育種研究的狀態中,什么煩惱都忘了。”
上世紀80年代,從南京農大畢業后,他赴日本留學,師從著名水稻遺傳育種學家池橋宏。
1999年學成回國,萬建民被教育部聘為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回母校任教不久,他在實驗基地中發現了水稻條紋葉枯病。隨后,他與同事在蘇北大范圍調研的結果讓他們倍感問題的嚴峻。
條紋葉枯病是由水稻條紋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由于當時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品種均不具有抗性,加上冬季氣溫持續偏高、病毒傳播介體灰飛虱數量加大等綜合原因,該病害成為南方粳稻區歷史上罕見的重大暴發性病害。如江蘇省僅2004年發病面積就高達2300多萬畝,絕收面積7.8萬畝,損失稻谷25億公斤。
在此背景下,聯合攻關小組成立,萬建民擔任水稻育種首席執行專家,負責水稻育種攻關。
他領導的聯合攻關小組打破了以往水稻品種選育各自為政的做法,通過種質、基因、技術和信息共享,構建了南方粳稻品種選育與應用的綜合平臺,圍繞抗條紋葉枯病展開聯合攻關,在短短幾年內,就快速選育出適應不同生態區的早中晚熟系列抗條紋葉枯病高產優質新品種10個,并迅速得到大面積推廣。
該成果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了南方粳稻區受條紋葉枯病流行危害的難題,極大地促進了水稻生產的發展,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正是由于上述貢獻,萬建民作為第一完成人,“抗條紋葉枯病高產優質粳稻新品種選育及應用”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他非常重視團隊建設和年輕學者的培養,將在日本學到的先進、嚴謹而高效的管理方式同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身兼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所長和南京農大教授兩個職務,萬建民幾乎沒有節假日。
而在他看來,任何科研上的成績都是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年輕學者也會給他很多啟發,推動他進步。
從事科研管理工作多年來,他也保持著對管理人才選拔的反思:“科學工作者50歲之前,應該留在研究工作上,而不應過早踏上管理崗位。國家在選拔科研管理者時不應過分強調年輕化。”
此外,他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超級稻專項和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重大課題,組織和協調全國南方粳稻的分子育種工作。
今年是萬建民首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他希望呼吁國家和社會給予生物產業更多的重視和投入。
“以日本為例,它曾是電子時代的領先國家,但錯過了信息時代的先機,這也是導致其經濟發展受阻的重要原因。如今,在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的進程中,我國必須搶灘制高點,急需發展出能與世界生物技術巨頭比肩的企業。”萬建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