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網]我國種業企業首現重組
本網訊:3月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攜手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山西屯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玉米種子骨干企業在北京簽署協議,共同組建中農華玉種業聯合創新有限公司,旨在創建玉米商業化育種新機制方面實現突破。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家洋強調,這次合作要在機制上進行積極探索,通過機制創新,突破體制障礙,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業化育種新模式,實現互惠共贏,為全面提升我國民族種業競爭力,促進我國農業生產長期穩定發展,確保糧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李家洋指出,目前我國種業產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種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產業集中度、市場競爭力等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種業科技創新,促進現代種業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十分緊迫和艱巨的任務。科企合作,建立新型產學研相結合模式是推進現代商業化育種體系發展的有效途徑,中國農科院作物所與8家企業合作組建聯合創新公司是科企合作的一次有益嘗試。
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由于目前科研育種資源分散、企業品種創新能力弱、商業化育種機制尚未形成,新品種選育處于低水平重復狀態。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突破性的優良品種是提高單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中國農科院作物所與8家種子企業以玉米為突破口,共同組建創新公司,搭建玉米品種科企合作平臺,構建商業化育種新機制,集中資源,凝聚力量,推動創新,拓展科研單位向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的渠道,對提升我國種業科技創新水平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農業部黨組成員、人事勞動司司長、中國種子協會會長梁田庚出席簽字儀式并致辭。他說,中國農科院作物所要將育種要素向合作企業聚集,根據企業需求創制育種材料,帶動加強基礎性研究;參加合作的種子企業要按市場需求確定育種目標,利用創新平臺整合育種要素,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機制。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